分享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苏料青花瓷器的仿制(下)

 你我入画 2018-04-28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苏料青花瓷器的仿制(下)


下面把元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及其青花发色一一比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区别仿品和真品。

元青花牡丹纹罐,是元青花瓷器中最多的器型和纹饰之一,也是拍卖会上出现最多的元青花瓷器,因此也是仿制最多的元青花瓷器。比较牡丹纹罐的真品和仿品,找出它们的区别,对于认识元青花瓷器的真伪,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图10-29是山西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而图10-30则是陈列在上海某古玩城的一件高仿元青花牡丹纹罐,

10-29山西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


10-30仿品元青花牡丹纹罐


卖主是个诚实的古玩商,他会对每一个有意购买者说明这是一件高仿品,但要价实在不便宜,这件高仿品的价位是人民币十万元,当然,也有说,价格还算不贵。比较这两件瓷器,可以从器型、接胎、底足、纹饰等诸方面讨论,本书主要是探讨元青花瓷器的发色,因此,就不展开以上几方面的探讨,而仅仅围绕青花的呈色特征进行研究。为此,请读者比较图10-31仿品牡丹纹罐上的纹饰、图10-32山西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上的纹饰和图10-33伊朗梅瓶上的牡丹纹饰,

10-31仿品牡丹纹罐上的纹饰


10-32山西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上的纹饰


10-33伊朗梅瓶上的牡丹纹饰


这次序排开的三张图,把不同的牡丹纹饰上的青花发色,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问题是如何比较它们的不同和差异?从仿品的牡丹纹饰看,尽管出现了晕散和黑斑,但两者之间的色差过渡很不明显,茎叶的轮廓很不清晰,也不见锡光和下凹;山西省博物馆所藏的牡丹纹罐,牡丹纹饰茎叶清晰,茎叶处可见下凹;而伊朗博物馆所藏的牡丹纹罐,其所绘牡丹最具苏料特征,整个呈色如油画般极具立体感,色阶过渡分明,晕散、黑斑、串珠状凝聚和下凹特征表现突出。三者比较,特别是仿品和伊朗藏品的比较,应该能区分其中的差异。


元青花瓷器上的莲瓣纹是最常见的辅助纹饰,在掌握这种辅助纹饰上的青花特征后,对于认识元青花瓷器的真伪也有很大的帮助。图10-34是伊朗梅瓶上的莲瓣纹,图10-35是仿品梅瓶上的莲瓣纹,

10-34伊朗梅瓶上的莲瓣纹


10-35仿品梅瓶上的莲瓣纹


现在不讨论它们形状的差异,而是分析青花呈色的不同。仿品的莲瓣纹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不仅有晕散、黑斑,甚至还有锡光,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虽是高仿品了。问题是这种高仿,仍旧脱离不了水粉画的效果,即只有平面的色调变化,而没有立体的色阶层次。冰挂也显得极不自然。而伊朗所藏的元青花瓷器上的莲瓣纹,色阶明显,串珠状凝聚具有清晰的立体感,冰挂犹如下垂的露珠,有摇摇欲坠的感觉。多看这种真品元青花瓷器,就会对这种立体感、层次感产生敏锐的直觉。

凤纹也是元青花瓷器上经常出现的装饰纹样,图10-36是伊朗扁壶上的凤纹,图10-37则是仿品上的凤纹。

10-36伊朗扁壶上的凤纹


10-37仿品凤纹


伊朗扁壶上的凤纹,点状、块状和条状晕散色彩浓艳,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颇具立体感。凤尾上的冰挂如串串露珠,倒挂在凤尾翼下,摇摇欲坠,又如串串葡萄挂下,真使爱好者馋涎不已。而仿品上的晕散和黑斑,分明是画笔平涂所致,只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而无立体感,达不到油画的效果。最下面凤鸟翅翼上的冰挂,为画笔勉强画出,如乳头状而无真品冰挂的突兀剌头状,欲盖弥彰的是,凤翼上的星点状锡光,形状和大小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画笔点染所致,而不是真品锡光是由于物化反应由内及外产生的铁斑的光的折射。两相比较,真伪自然明白。


最后,再来观察一下瓷器款的发色。图10-38是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天球瓶上的款,图10-39上仿品上的宣德款,图10-40是宣德景德镇窑青花鸟食缸上的款,图10-41是宣德瓷器底足上的款。四张图的宣德款,可以使读者领悟苏料青花和仿品青花的发色特征。且不说仿品款的呆板和拘谨,它的发色虽然画得十分浓艳,却缺乏真品款的层次和立体感,仔细观察就能明白这是用笔把色料反复涂抹的结果。把仿品款和其余三件真品宣德器上的款作一对比,就可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

10-38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天球瓶 


10-39仿品宣德款


10-40宣德景德镇窑青花鸟食缸


10-41宣德款


在把元青花和明早期青花瓷器的发色特征和仿品的青花发色进行对比后,读者一定会明白其中的不同之处。归根结蒂,是因为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同。前者主要是物化反应的结果,不仅有颜色等物理变化,更有新的物质产生,即铁的还原和析出,这是由里及外的复杂变化所致,因此会产生强烈的油画效果,色差和色阶对比强烈,有明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后者只有色泽的变化,尽管涂上含铅的色料,也有些许化学变化,即铅离子的析出,但其整个变化过程是由表及里,没有强烈的色阶对比,所以不能产生真品苏料青花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只有水粉画的视觉效应。总之,真品的呈色现象,是FeCo分子自然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所形成的。仿品的呈色现象,是用浓笔重蘸,用含铅量高的色料涂抹产生的。明白两者的形成机理,也就不会对仿品的作伪手段产生迷惑。


我们就元青花和明早期青花瓷器的用料及其特征,对真品苏料青菜和仿品青花的不同,所作的探讨,仍然是肤浅的,它是否揭示苏来麻尼料在青花呈色中的物化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技检测和实践结果,因此,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排斥传统的鉴定方法,要能够完全正确判断元青花和明早期青花瓷器的真伪,读者还应和瓷器的器型,纹饰和工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要多听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借助现代高科技检测手段来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总之,我们既不能轻易地否定我国传承悠久的元青花瓷器,也不能对高仿品的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掉以轻心。在不能或有较大分岐的情况下,应该对某些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采取慎重的态度,把争议束之高阁,等科技检测手段更会先进时再行判断。这样,既可避免误把仿品作真品的现象,也可避免把祖国优秀的文物遗产流失海外的现象。


元青花啊元青花,多少人为你迷!多少人为你痴!多少金钱和感情为你倾注!什么时候,你能拨开迷雾,露出你的真容,能让每一个喜欢你、追捧你的人看清你的真实身影,在注视你欣赏你疼爱你的时候得到真正的愉悦和欢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