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为何能被乾隆皇帝视为肱股之臣?

 岐黄堂中醫 2018-04-28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王毅

刘统勋是清代著名官员“刘罗锅”的父亲,字延青,号尔纯,清代山东诸城人。因直言敢谏和治水有方,受到乾隆帝所重用。刘统勋为官为人如何,我们可从《清史稿》中刘统勋传窥得一二。

(刘统勋晚年画像)

1698年刘统勋出生于陕西羌州。1724年刘统勋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直南书房、上书房,四迁至詹事。1736年,即乾隆元年,升为内阁学士,跟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1737年乾隆帝授其授刑部侍郎,留浙江。乾隆三年,还朝。乾隆四年,母忧归。1746年,因治水有方,署漕运总督。1748年,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濬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不久胜任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改任刑部尚书。1752年授军机处行走。1753年受帝命,刘统勋与尚书策楞一同视察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及高邮车逻坝决口之事,查处贪官污吏。1754年加太子太傅,协办陕甘总督,赐孔雀翎。时乾隆征准噶尔,刘统勋赞同将军永常退师哈密,被革职,下刑部狱,籍其家。随后乾隆皇帝从宽免罪,释其诸子。1756年授刑部尚书,暂摄河务总督,负责修筑堤坝。1757年加太子太保,赴徐州督修近城石坝。1758年调任吏部尚书。1759年升为协办大学士。1761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与协办大学士兆惠查勘河南杨桥工程治理情况。次年,乾隆南巡,命刘统勋偕兆惠勘高、宝河湖入江路,疏请开引河,择地筑闸坝。1763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教习庶吉士。1773年卒。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刘统勋所书御制诗)

由上述可知,刘统勋一生为官清廉刚正,其去世时,乾隆帝视其俭素,痛叹失去了一位良臣。其筑坝治水,造福百姓。在刘统勋等大臣当政时期,乾隆朝整体上公正廉明,用人公平合理。刘统勋去世后,和珅当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贪污贿赂成风,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乾隆帝将其倚为肱股之臣,对其子恩赐举人,刘统勋几乎得到了人臣间的最高礼遇。

(乾隆皇帝)

参考文献:

1、张其凤.刘统勋父子与乾隆皇帝[J].济南:海岱学刊,2011(2),279—294.

2、李良玉. 艺术家笔下的历史——《刘墉家族与日照》序[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1):71-73.

3、刘洁. 刘统勋“终身不失其正”的从政之路[J]. 领导科学, 2016(33):42-43.

4、赵尔巽.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二,列传八十九)[M]. 中华书局, 1977.

编辑:施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