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的药物汇总

 渐近故乡时 2018-04-28

椎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依赖于调节中枢的多巴胺乙酰胆碱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平衡。当乙酰胆碱相对增多而多巴胺相对减少时,机体会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临床表现:

1.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局部肌群的持续性强直性收缩,表现为:眼上翻,斜颈,面部扭曲等;

2.静坐不能:治疗的1-2周出现。不能静坐,来回走动,焦躁不安,原地踏步等。

3.帕金森病:治疗的1-2个月出现。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严重者慌张步态,面具脸,流涎,僵硬等

4.迟发性运动障碍:持续治疗几年后出现。以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主要特征。最早出现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


目前。药源性椎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因此有必要针对能够产生椎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做归纳和总结。

1.抗精神病药:发生率最高,但与药物的品种、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

常见的药物包括:如氯丙嗪(95.3%)、奋乃静(82%)、氟奋乃静(100%)、氯普噻吨、氟哌啶醇(92%)、氟哌利多、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舒必利、洛沙屏(克赛平)、吗茚酮(吗啉酮)、谷维素、三氟拉嗪、五氟利多、泰必利氟西汀、卡马西平等。本类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多见于青少年,震颤麻痹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静坐不安可见于任何年龄。

2.消化系统用药:以急性肌张力障碍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少年),震颤麻痹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大剂量应用发生率达25%)、拉米夫定、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法莫替丁、西咪替丁、乳酸菌素等。

3.抗过敏药:

常见药物包括:异丙嗪、阿司咪唑、苯海拉明等。

4.循环系统用药:

硝苯地平、胺碘酮、地尔硫草、氟桂利嗪和左旋多巴应用治疗剂量、利血平大剂量应用均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且均以震颤麻痹综合征最为常见。

5.解热镇痛药:

常见药物包括:萘普生、吲哚美辛、复方安乃近、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复方右美沙芬等。

6.呼吸系统用药:

常见药物包括:喷托维林、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7.抗感染用药:

常见药物包括:青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等。

8.其他药物:

如利多卡因,氯胺酮,小檗碱,双黄连,左旋咪唑,氯喹,甲氨蝶呤,复方托吡卡胺,东莨菪碱,甲硝哇,乙胺丁醇等。


应对措施:

1.遵医嘱用药,不随便加大用药剂量。应用上述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时,时间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过大。

2.增加对椎体外系反应的认识,并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早发现早治疗。

3.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患者,轻症可不用治疗,停药后即可消失;重症患者可用苯海索治疗,但左旋多巴无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