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要注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一定会有“言语鼓励”,也有可能出现“言语暴力”,如果言语不得当,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留下一生的阴影。 豆妈想问问大家,你经常对孩子说过下面这三句话吗?如果有,从现在开始,嘴下留情,为时不晚! 1.你看看别人…… 这句话表面上是把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实际上是否定了孩子自身的努力。而家长不停地否定孩子,其实反映出的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控制。 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一个不被允许哭、发脾气、失败的孩子,会严重压抑自己,并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释放内心压力。 比如有些孩子性情暴虐、爱穿奇装异服、爱啃咬指甲,大多是因为经常被否定,只好通过这些方式引起注意或者释放压力。 成长过程中的儿童需要被父母看见、理解、接纳,得到父母的支持。否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是不被看重与认可的,是毫无价值的,情感上必然产生被抛弃的感受,从而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 小时候经常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求他人的肯定。 2.就凭我是你爸(妈)! “凭什么,他永远都是对的,而我做什么都不对。”这是很多青春期逆反的孩子,会大声嘶喊的一句话。而父母的回答往往是:“就凭我是你爸(妈)”! 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似乎成为了父母的“免罪金牌”。而很多父母也坚信,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错的是孩子,而他们自己并不需要反思和改正。 但是冷静过后细想呢?父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父母威严,借此获得所谓的自我价值感。 “就凭我是你爸(妈)!”这句话霸道、专制,不允许孩子有异议和自己的思考。 时间长了,要么收获一个同样霸道、专制的孩子,要么收获一个内向、懦弱、社交能力触底的孩子。 3.爸妈养你不容易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说出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跟孩子讲自己赚钱的不易、辛苦,甚至追溯到小时候自己是怎样懂事,从而让现在从小生活条件优渥的孩子有更多的沉重感,让他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也会变得更懂事,至少不会乱花钱。 初衷是好的,适度提醒也是好的,但如果总挂在嘴边,便会让孩子有种“我们家条件不好”的自卑感,与同学间的交往也往往不自信,总觉得处在弱势一方。 经常听到这句话的孩子会压制对物质与生活享受的欲望,而这种压制越狠,孩子挣脱的想法就越强烈,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就越疯狂,甚至可能铤而走险。 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盗窃、抢劫的少年犯,并非都是家庭一贫如洗、疏于管教,有的家庭条件都还不错,只是因为管教太严,压抑太久,对金钱的渴望远超过常人,才会铤而走险。 所以,如果家里没有那样困难,别刻意制造这种“匮乏”,给他更多积极的引导,让他明白金钱虽然重要,并不是唯一的追求。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家长应该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塑造,目标永远不是完美,而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所以,从今天开始,与孩子平等沟通,不要轻易把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补足孩子的心理营养,给予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一生底气的由来。哪怕直面风雨,也有港湾可靠。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