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明朝一支残军, 败退国外后独立建国, 至今坚持使用汉语人民币

 志比天高 2018-04-28

很多人都喜欢明朝,因为提到明王朝,就不得不提起它坚硬不屈的民族节气。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大明王朝,不缴纳贡款、不与别国联姻,甚至没有投过降,永乐帝迁都守国门,崇祯帝宁死不归降,可以说,大明王朝中国历史上最有傲骨的一代王朝。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

就是这样一代硬气的明王朝,在国家灭亡后,残余了一群宁死不屈的人,他们逃往国外,在云南和缅甸交界的深山中生活,后来发展到几十万人,在历史上还独立建了一个国。这些人延续着明朝的规章制度和生活方式,点滴的细节中都能找到明代的遗风。时至今日,这片地区已成为缅甸的一个特别自治区,也就是如今的果敢地区。现在,果敢的人们仍坚持着使用汉语和人民币。

明朝末期硝烟不断,战火狼藉,天灾人祸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境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造反起义,境外又有满族人伺机攫取,公元1644年,明朝首都沦陷,崇祯帝朱由检不愿屈服,在煤山自缢了。

朱由检自缢后,南明奋力反抗,在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誓死抵抗清王朝,吴三桂的攻势却越发猛劲,公元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在被动的局势下,永历帝向缅甸地区迁移,被缅甸王收留。然而永历帝还未来得及重振江山,吴三桂就已经带着十万大军压入了缅甸,永历帝被缅甸王交出,最终,永历帝朱由榔被绞而死。

朱由榔的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结束。战争中残余的南明军队、文武官员和流散的平民,并不甘心归顺清朝,于是一同逃往云南、缅甸交界的环境险恶的大山里繁衍生息。而现在,在缅甸果敢,生活着20多万华人,他们被称为“果敢族”。缅甸一度禁止过华语在缅甸国内的流通,然而聪明的果敢族华人们为了使中文得以传承,将中文称为“果敢语”,以少数民族语言的方式保护着汉民族文化。生活中,果敢族的人们的经济交易使用人民币,连通讯方式也是中国的。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并因为自己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