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薄四本书,却值得你读一辈子

 禅心慧海 2018-04-28

主播:石佩莹老师

秦汉胡同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国学经典,为你悦读,我是秦汉胡同的石佩莹老师。

在上一期,我们学到了“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那“四书”指的是哪四本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字经》里面关于四书的部分: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嘉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四书”里的第一本,是《论语》。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孔子弟子的弟子。孔子生前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他去世后,各位弟子讨论:“老师在世的时候,我们有了疑问可以当面请教他。现在老师不在了,如果再有人有同样的疑问,又该请叫谁呢?”

于是大家开始回忆孔子生前说过的话,最终编写成了一部《论语》。

《论语》一共分为20篇,记载了孔子与各位弟子之间的对话,也记载了许多弟子的思想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跟我们看到的有故事情节或者长篇大论的书不同,《论语》开创了语录体,就是一句话一句话记载内容,所以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下面,石老师就给大家读几句里面的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学到了知识而且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说这句话的,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就是我们熟知的“曾子杀猪”的故事里的那位曾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论语》通过一句又一句这样言简意赅的话,展现了两千年前孔子和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论语》了解到孔子许多学生的性格,比如子路率直鲁莽,颜回温雅贤良,子贡聪颖善辩,曾皙潇洒脱俗等。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出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四书”里的第二本,是《孟子》。

《孟子》全书共有七篇,是孟子言论的汇编。孟子我们也很熟悉,因为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

在母亲的教育下,孟子从小好学,长大后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

孟子一生游历了多个国家,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人生来就具备善念,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应该通过内省来保持并扩充它,而不是丢失它。国君要对人民实施仁政,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在“四书”里面,其他三本都言简意赅,唯有《孟子》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因为孟子是一个了不起的演说家。

“四书”里的第三本,是《中庸》。

《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中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中,就是不偏不倚;

庸,就是持之以恒。中庸,是儒家对君子提出的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的一些名言警句,就出自《中庸》。比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比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按照中庸理论,君子应该谨小慎微,即使独处也不能放松自己,想达到这种境界非常不容易。宋朝理学家为此还专门发明了一门修心法:静坐时手边摆两盒围棋,动一个善念拿出一个白棋子,动一个恶念拿出一个黑棋子,久而久之,等棋子纯白一片之日,就是功夫练成之时。

“四书”里的第四本,是《大学》。

《大学》是曾子的作品,这里的“大学”指的不是高等学校,而是“大人之学”,也就是研究如何达到至善的地步。《大学》开篇便提出了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想完成这三大纲领,则需要按照八个境界修行一生,这八个境界依次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上内容又称《大学》的三纲八目,是先贤哲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大家知道“四书”分别是什么,作者是谁,并且有哪些特点了吧?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内容: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嘉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好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欢迎关注“秦汉胡同国文”公众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石老师会在这里等着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