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梳理这一百年来中国妇女形象的变化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妇女形象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社会大变动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从清末民初,国门被打开,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历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直到“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又偃旗息鼓,再度施行改革开放国策……每一次社会大变动,无不带来妇女形象大变化。时代决定“美女”,妇女形象折射着时代。 身着宽衣大衫的清末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之夫人和女儿: 作家、建筑家林徽因(右一)的少女时代,此为1916年同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学生的表姐妹们在一起: 女作家冰心在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时获金钥匙奖: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图为上海网球俱乐部网球比赛间隙,三个女性在吃点心。 “海派旗袍”是最引人瞩目的装束。海派旗袍在裁剪上更加西化。除了旗袍,白丝巾和眼镜都是时髦美人的必备单品: 1934年前后,旗袍变得空前绝后的长: 30年代中西合璧是最为时髦的组合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图为胡蝶。此时期流行巴黎的时装文明,女人们会在旗袍外多加一件西式大衣,旗袍的腰身也更紧、展现女人的性感身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图为女校学生在做体操。短袖、短裤、短袜、跑鞋的打扮开始走向时尚的前沿,装束与中国传统女性的服饰截然不同: 1942年,宋霭龄(中)、宋庆龄(右)和宋美龄(左)在重庆参加群众献机、报国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四大电影名旦:秦怡(左一)、白杨(左二)、张瑞芳(左三)、苏绣文(右一)和邓颖超在一起: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学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国伊始。此时期的女性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大批女性走出封建家庭。普通女性喜穿中山装: 50年代,除了列宁装还有人民装: 1965年的妇女杂志封面上是浓厚的年画味道的女农民: 1966年以后,草帽和毛巾成了上山下乡知青的装扮要素: 上世纪70年代末,女性又开始找回时髦的“柔姿纱”连衣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女人刚刚从土布工装中摆脱出来,开始学会怎么打扮自己。凡是有个身段好、穿戴稍显露出的俏丽女子,就会引起阵阵围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刘晓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曼玉。港产影视走入千家万户,90年代的美女,正应了一句西谚的注脚——“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了美图美颜和ps,拍出照片人人都是美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