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性治疗:功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注意补充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铁剂,必要时输血,出血时加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如出血时间长,应适当加用抗生素。 二、性激素治疗。 1.无排卵型功血: a)止血: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发生大出血,需要立即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雌激素止血和孕激素止血。 雌激素止血: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者。常用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每次2mg。根据出血量,每6~8h一次。血止后3d逐渐减量,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3。每次减量维持3d,减至每天2mg时,改用炔雌醇20μg或己烯雌酚0.5~1mg/d口服。连续服用22d,后7~10d加服孕激素。 孕激素止血: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影响者。常用的孕激素有炔诺酮,每次3~5mg,每6~8h一次;出血停止后,每3d减量1/3,直至维持量,可使增生的宫内膜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宫内膜全部剥落,形成月经样撤退性出血。 b)调整周期:在止血后需要采用周期治疗调整月经周期。于月经第5d开始,每日口服炔雌醇20~30μg或己烯雌酚0.5~1mg或戊酸雌二醇1~2mg,连服22d,最后7~10d加用黄体酮或甲羟孕酮,每日20mg肌肉注射或8~10mg口服,连用3个周期。或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1片/d,连服21d,适用于月经量多和(或)有痛经者。更年期功血者,可在周期第16~25d服用甲羟孕酮,每次4mg,每日2次,连用10d,停药后3~5d有撤退性出血,同法连用3个周期。 c)促进排卵:适用于育龄妇女,有生育要求者。常用的促排卵药物为氯米芬,于月经周期第3~5d起,每日口服50~100mg,连服5d。注意监测卵泡发育。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多用于周期第16~18d,每次5000~10000U,隔日肌肉注射,共2次,可诱发排卵。 2.排卵型功血: a)黄体功能不足:主要给予孕激素,自排卵后至月经来潮为止,每日肌肉注射黄体酮10mg。也可加少量雌激素、氯米芬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和改善黄体功能。 b)黄体萎缩不全:于周期第21~25d肌肉注射黄体酮或口服甲羟孕酮10mg,每日1次,共5d,使内膜于经前完全剥落而止血。 c)排卵期出血:一般不需治疗,出血多时,可用小量雌激素,每日0.25~0.5mg,排卵前2~3d开始,血止后2~3d停药。 d)子宫内膜修复延长:根据出血情况使用小量雌激素,于止血后2~3d停药。 e)排卵型月经过多:可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 (三)手术治疗:诊断性刮宫不仅可确定功血类型,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单纯月经过多,或疑有宫内膜病变时,可通过宫腔镜行内膜电切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