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PA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点滴体会 | 肖新如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 Zine

 唐刀刀 2018-04-29

CPA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点滴体会

      之三切口的设计和骨瓣成形

     手术切口和骨瓣成行看似简单,但深究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无疑,这也是一个成功手术的组成部分。通常枕下乙状窦后(CPA)入路有多种头皮切口,包括直切口、“S”形切口、“7”形切口或反“7”字形切口,也有人用横切口。

     那么到底应该采用那一种头皮切口呢?其实头皮切口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暴露骨窗范围。二、要充分考虑到术中需要的视角。三、要考虑皮瓣血运。四、要考虑美观,尽量在发际内。

     同样是CPA手术,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不需要由后下向上方暴露小脑幕区域,因此,小直切口或横切口都能达到足够的暴露。而CPA神经鞘瘤,尤其是大型CPA神经鞘瘤,既需要向下至枕骨大孔的暴露,也需要向上至小脑幕的视野。因此稍长一点的直切口、“S”形、或“7”字形切口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骨窗需要暴露的范围:外侧到乙状窦,上缘到横窦,下缘到近枕骨大孔水平。如果肿瘤巨大,打开枕骨大孔有助于降低后颅窝压力,有利于安全地释放脑脊液。

     为了避免开颅过程中损伤横窦或乙状窦,于乳突根部内上方约1.5cm、内下方约0.5cm处分别钻一孔,(或者仅仅钻第一个孔)在乳突根部横窦乙状窦移行处附近会有乳突导静脉进入乳突骨质,用铣刀铣开此处时,有时会把乙状窦撕开。因此,两孔之间用磨钻磨开,其余部分用铣刀铣开。这样就可以避免静脉窦损伤。


      左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窗近乳突根部磨开,可以避免乙状窦撕裂。

     

      下面介绍一例CPA神经鞘瘤病例


     女性41岁患者,左侧CPA肿瘤,直径约4cm,强化明显,说明血供丰富,MRI片上显示肿瘤与脑干之间蛛网膜界面消失。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质地硬韧。显微镜下全切除,术后无明显面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