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对联,上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下联更让人汗颜

 正常x 2018-04-29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半个圣人的人,其很多思想和语言受到了很多国人的追捧。曾国藩在他的《曾胡治兵语录·治心》中有这么一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对于这句话我们当作何理解呢?


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两种解释

对于这句话的上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有两种理解。

第一,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两种方式,要么做圣贤,要么做禽兽。大有“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定要遗臭万年”的气概,这种理解迎合了《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的说法:“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


但是对于曾文正公来讲,我个人觉得他不会提出做人若非“圣贤”即为“禽兽”这样的观点,这种人生价值取向不太符合曾国藩的为人哲学,曾国藩如此功业,尚且只被后人评价为半个圣人,我想,人都是饮食男女,都是平凡人,不是人人都可做圣贤,人人都能做圣贤,这样的道理他是懂的。


第二种解释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追求圣贤的心,那么他便与禽兽无异。这种解释比较符合曾国藩的风格,豪气万丈,又尊重事实。也就是说,人人都可做圣贤,人人都能做圣贤不现实,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追求圣贤的心。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其人虽然资质中等,但是却立志为圣贤,并重视自我修炼,广交师友,切磋学问,抱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信念,以一个书生的身份,统兵作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而后因功勋卓著,位极人臣,但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能够审时度势,自剪羽翼,最终得以全身而退。


二、“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是曾国藩为了表达自己成圣的决心,而不是说不当圣贤就是禽兽。下联“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则透露了曾国藩脱凡俗生涯的意境,面对追求,如闲庭信步,又如踏青云游,不为世俗所惑,不为尘事所动,这种心境!

这和《大学》中所说的止于至善异曲同工,我们的生命绝不可以有一点点苟且,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也就是说人生不要只想着收获而忘记耕耘,只要好好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将来一定会有足够的回报。


纵观曾氏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内圣外王,内圣则格致诚正,外王则修齐治平。曾国藩用世之大智慧,立志、修身,为学,齐家,为官,识人用人,平治天下,其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真正是“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小结:

曾国藩生前身后,毁誉参半,一生颇负传奇色彩。曾国藩用世之智慧、成功之根源值得后世用心体悟学习,“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更是给我们追求圣贤的路上指明了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