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斗兽场地宫之谜

 星河岁月 2018-04-29
2011年,澳大利亚籍好莱坞男星罗素・克洛凭借大片《角斗士》夺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通过这部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的影片,观众们见识了罗马斗兽场的辉煌。不过,影片中的斗兽场场面是通过电脑制作来呈现的,而真实的斗兽场早已因岁月流逝而颓败不堪。
  始建于公元72年、完成于公元80年的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也是今天意大利最著名的古代遗址和旅游景点。1000多年前,人兽在这里进行殊死搏斗,尸堆如山,血流成河。2011年1月底,意大利奢侈服饰供应商托德斯集团宣布,将斥资数千万美元,用三年时间,分八个阶段全面重建罗马斗兽场,此计划已获意大利文化部认可。对于世界著名遗产保护及考古爱好者和游客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罗马斗兽场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地宫,因为当年参加血腥斗兽或角斗表演的动物和角斗士都是从这里进入斗兽场的。那么,它当初是什么样子呢?直到2010年,考古学家才基本破解了斗兽场地宫的奥秘。同年10月,经过重建后的斗兽场地下部分首次向游客开放。
  今天,当你站在罗马斗兽场(又称圆形露天剧场或圆形露天竞技场)的废墟面前时,看到的是一大片以同心圆、涡旋或间隔形式出现的令人迷惑的石墙阵,仿佛一枚巨大的指纹。在斗兽场的东端,有一段长长的阶梯,顺着阶梯走下去,你就进入了斗兽场隐藏在一层木地板下面的地下部分,这时你会更加迷惑――在一块块扁石之间长着齐腰高的野草,刺山柑和无花果的枝条从由砖石拼接而成的潮湿墙面上冒出,地面和墙上都有许多明显是由人工精心雕凿出来的孔槽。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罗马斗兽场的“地下迷宫”或“地宫”。地宫被认为是罗马斗兽场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公元80年落成,在近500年时间里,参加血腥斗兽或角斗表演(这也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演出)的动物、角斗士、机械装置及布景设备,都是从地宫上升至斗兽场中的。岁月流逝,地宫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了斗兽场的地面之下。直到2010年10月,经过耗资140万美元的重修后,斗兽场地宫首度向游客开放。
  古罗马人当年修建这座地宫的目的是什么?那些凿刻在地面和墙上的孔槽又是做什么用的?14年来,德国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海因茨一尤尔根・贝斯特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研究斗兽场地宫废墟,重建一度存在于斗兽场地下的复杂机械装置,通过证明这些系统的创造力和精确,以及它们在罗马帝国的血腥表演和盛大欢宴中的中心作用,最终基本破解了斗兽场地宫的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