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生长在支气管黏膜或肺泡上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无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一般认为,吸烟、工业废气、大气污染等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约80%的患者在诊断明确后1年内死亡,一般只能再生存6个月左右,其中。 腺癌为4~9个月,小细胞癌为5个月,鳞癌为7~8个月。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只有5%~10%.所以早期发现肺癌,争取尽快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措施延长寿命的关键。在初诊的肺癌患者中,50%以上晚期,为什么不能早期发现肺癌呢?为什么肺癌一旦发现都是晚期? 肺癌的症状出现时间不定,自觉症状和表现可以突然出现,或者逐渐发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肿瘤离肺血管、神经或支气管黏膜等敏感位置较近,很小的肿瘤就可以引起症状;相反,发生症状就比较晚。肺癌的肺部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胸痛等,但只有25%的肺癌是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而发现的,一部分患者却是以肺部以外器官的症状或体征而就诊。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能够接触到上腹隐痛,怀疑是腹部疾病,而最后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因一侧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就诊,怀疑是脑梗死,最后确诊为肺癌转移的患者;还有的是腰痛明显。怀疑腰椎疾病最后也确诊为肺癌转移的患者。 一、肺癌的肺部症状 容易忽视的血痰,相近的毛细血管受累的表现;轻微的破损往往自愈,所以偶尔一次的血痰后,很长时间不会再次血痰,这种现象往往麻痹了许多患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症状,无诱因而持续数周出现胸闷、胸痛、气急;消瘦、乏力
二、肺癌的外部表现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的大关节如膝关节或踝关节的对称性肿痛,无游走性,多与天气变化无关,X线片除偶见骨膜增厚外,多无其他异常。有的还可伴有杵状指和发热,常常被误诊为“关节炎、肩周炎、风湿痛”,曾有被误诊为“风湿痛”,服用抗风湿止痛药长达1年多,治疗未愈,最后检查胸部才确诊为肺癌的病例,而肺部的病灶一经切除,关节痛的症状也就随之消失。因此。对于新近出现的关节对称性肿痛的患者,应将肺部检查列为常规必查项目。 男性乳房发育 由肺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所致。常与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伴发,个别伴有皋丸萎缩,多因患者害羞而出现漏诊,或者误诊为普通的乳腺增生。
Cushing综合征 由肺癌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引起脂肪沉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和“紫纹”等表现。常误诊为内分泌系统疾病。
稀释性低钠血症 由肺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所致。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或嗜睡等,常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综合征 如小脑皮质变性、周围神经病变、下肢水肿、肌肉萎缩、进行性肌无力等。具体病因不清,与肿瘤有无转移无关,多见于小细胞肺癌。
高钙血症 由肺癌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烦渴、多尿和精神紊乱等。多见于肺鳞癌。
肺癌综合征 由肺腺癌或小细胞肺癌分泌5-羟色胺过多所致。表现为哮喘样呼吸困难、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和皮肤潮红、瘙痒、皮肌炎、带状泡疹等。
三、远端转移的表现 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肝脏和肾上腺。发生脑转移者可出现颅内高压和定位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眩晕和一侧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
发生骨转移者可出现局部疼痛、骨折和高钙血症等。发生肝转移者可出现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发生肾上腺转移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等表现,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转移到体表的淋巴结最常见的是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局部可出现包块,但不痛不痒,多在无意中被发现。
四、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胸片仍是肺癌筛查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90%的肺癌在早期的X线胸片上已有异常改变。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是:病灶隐藏在心脏后、肺尖区、肺门旁、肋骨及膈肌附近等隐蔽区;读片不慎;已有明确病变存在而遗漏了新病变。
螺旋CT可发现直径<5>5>
低放射剂量SCT是迄今最佳的肺癌筛查方法。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其辐射剂量仅为常规剂量的1/6,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是X线胸片的10倍。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是一种新的分子影像学技术,是迄今获得肿瘤代谢信息的最敏感的方法。研究发现,PETCT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可达85%左右。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发现早期肺癌、尤其是隐性肺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该法无创,操作简单,可系统、动态的观察上皮细胞从不典型增生到癌前病变直至浸润癌的连续渐变过程。
支气管炎镜检技术 自荧光支气管镜,其利用组织自荧光的不同特性观察支气管黏膜病变。 支气管内超声技术自从1992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最有前景的微创技术之一。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主要适用于传统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无法确诊的周围型病灶。 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是将直径1mm的纤维光学探头装入支气管炎镜工作通道,从而获得或组织显微图像。其具有实时观测;对可疑病变部位有选择的进行检查,即光学活检,极大提高了活检阳性率。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一直是肿瘤早期诊断研究的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的不足10种: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CA)、鳞癌抗原(SCCAg)
总结 1. 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是死亡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 2. 肺癌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肺部;上腹隐痛,肢体活动不利也有可能是肺癌的早期征兆。 3. 早期肺癌,或者是原位癌(即将发展为癌症的准癌症),如果能早期切除,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恶变的几率。当然,在参考医生意见的同时,自己也要有理性的判断。 4. 最后还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检查技术,有助于确诊是否为肺癌。 5. 早期肺癌并不可怕,晚期肺癌死亡率也不是100%,即使确诊肺癌,还是要树立信心,改变生活习惯,与癌症斗争到底。 (改编自:姚存荣等,肺癌的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杨拴盈.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困惑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姚存荣等,肺癌的早期症状与早期发现.[J].交流园地.2017.11.4(33):153-158. 2..杨拴盈.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困惑和希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