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历史(七)

 昵称53035301 2018-04-29

                     (618年至907年)

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 为避李渊讳,澶渊县改为澶水县,属黎州(相当于今地市级) ,后属澶州。濮阳县属濮州。顿丘、繁水县改属魏州,武德五年(622年)改属澶州,太宗贞 观元年(627年)再还魏州。

武德二年(619年) 范县改为范州。武德五年,州废,复为县。

武德四年(621年) 寿张县置寿州,并置寿良县,领寿张、寿良二县。次年,州废,寿良复 为寿张县,属郓州。

武德五年(622年) 皇太子李建成率兵至昌乐,驻兵方山,与农民起义军刘黑闼部战于魏州 。

同年,置澶州,领澶水、观城、顿丘3县。析繁水复置昌乐,属魏州;次年,重建昌乐城于 今南乐县西谷村一带,较原址东南移5至6公里。

武德八年(625年) 昆吾县并入濮阳县,属濮州。

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 澶州废,澶水县仍属黎州。

贞观年中(627年至649年) 文成公主贡金于岐州被盗,李义琛(今南乐县人)奉命破获,因功 加升七级,受封为刑部侍郎。

贞观十七年(643年) 废观城县,其地一部划归昌乐县。次年,撤繁水县,其地并入昌乐县 。

高宗永徽二年(651年) 秋,濮州大水。

高宗麟德二年(665年) 高宗李治封禅泰山,经濮阳一带,至寿张县古贤村,访乡贤张公艺 ,并赐简帛。

高宗上元元年(674年) 顿丘兴工创建园明寺(元代改名普照寺,故址在今清丰县城中国共产 党清丰县委员会机关院内,现存复修之大雄殿)。

高宗上元年间(674年至676年) 昌乐县人李义琰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张大安 也升任宰相之职。时,置朝城县(今南乐县东韩张一带)。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 天文学家张遂(僧侣,法号一行,今南乐县人)和著名工匠梁令瓒 共同研制成功“黄道游仪”,用于天文观测。次年,僧一行与南宫说等人在北起山西灵丘、 南至越南顺化附近约4000公里长的区域内,进行大地子午线测量,比通常认定世界上最早进 行此项测量的阿拉伯人早90年。

开元十五年(727年) 僧一行著《大衍历》书成。同年,一行卒于新丰,谥号大慧禅师,葬 于铜人。玄宗皇帝亲撰碑文。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濮州有马生驹,肉角。

玄宗天宝十四载(即年,755年) 澶水人尚衡起兵,讨伐安禄山。

肃宗至德二载(即年,757年) 十月,南霁云(顿丘人,睢阳守将)被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所 俘,与主将张巡一同遇难。南死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赐扬州大都督。后人于清丰县城 北门外建有南将军祠(今无存),以示纪念。今清丰县塑南霁云雕像。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澶州属魏博节度。

代宗宝应元年(762年) 唐将仆固与大唐叛军史朝义部战于昌乐。史兵败。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博陵人崔璀为澶州刺史,对百姓不施繁役苛政。居二年,流亡者还 归数万户。

代宗大历七年(772年) 复置澶州,州治在顿丘。澶水为属县。

同年,朝廷诏令顿丘县贡献凤翎席、胡粉等地方特产。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 魏博节度使田悦偕河北四镇反唐,会兵五花营(今南乐县境)。唐将 马遂讨伐田悦,驻兵平邑。

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 李光彦率兵讨伐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攻澶水。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 夏四月,濮州大雨环城,民房、田禾尽毁。

文宗大和二年(828年) 魏、濮等州蝗蝻大灾。

文宗开成五年(840年) 六月,濮州雨雹如拳,人、畜死伤甚众。同年,螟、蝗成灾。

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 七月,濮州一带地震。

僖宗乾符元年(874年) 濮州人王仙芝聚众数千,于长垣起义。次年,王率义军战于曹州、 濮州等地,黄巢聚众应之。史称“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

僖宗光启三年(887年) 朱全忠率众攻濮州。官军与朱宣战于范县刘桥,杀人数万。








五代十国

            (907年至960年)

后梁太祖(朱晃)乾化元年(911年) 晋王李存勖遣周德威、史建瑭率军攻澶州,拔夏津,澶 州刺史张可臻弃城而逃。濮阳县、澶水县分属濮州、澶州。

后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 七月,晋军攻陷澶州(今清丰县旧城一带)。八月,梁收复澶州 。

贞明二年(916年) 晋王李存勖避其祖李国昌讳,又因新治所在旧治之南,故更昌乐为南乐 ,为今南乐县名之源。

同年,梁将刘寻阝率兵7万,与李存勖战于魏州。刘全军覆没。

贞明四年(918年) 二月,梁将谢颜章与晋军对峙于杨刘(今山东省东阿县)。八月,谢决黄 河,水淹晋军,并涌入今台前县境内。12月,晋人攻取濮阳。

贞明五年(919年) 八月,开封尹、北面行营招讨使王瓒率兵5万自黎阳(今浚县境)渡黄河, 掩击澶州、魏州,至顿丘遇晋兵而返。同年,晋王李存勖击败后梁军,乘胜拔澶水,命李存 审在德胜渡夹河筑德胜南北二城(今濮阳县城为北城。南城隔黄河而建,后毁于黄河水患), 称夹寨,屯兵据守。此后,德胜寨成为晋梁争夺焦点。

末帝龙德元年(921年) 后梁天平军节度使戴思远与晋军战于戚城。戴军败绩。次年,戴为 后梁大将率兵5万攻德胜北城。晋王李存勖回兵营救,梁军败退。

龙德三年(923年) 梁、晋两国于魏地交战。梁将谢颜章率兵驻朝城。梁将段凝以唐兵相逼 ,自酸枣决黄河,东注入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以阻唐兵南下,谓之“护驾水”,水 患曹州、濮州、范县及今台前县境。

同年,末帝(朱王真)命骑将王彦章(今台前县人,外号王铁枪,曾任濮州刺史,节度使)为招 讨使,攻占德胜南城;后唐庄宗(李存勖)命段凝率军5万伐梁,自高陵津渡河,掠澶州等地 ;时,王彦章守澶州,拒于繁水,战败被擒。庄宗欲用王,王拒言“朝事梁而暮事唐,我何 面目见天下人乎?”王遂不屈而死。

后唐明宗天成五年(930年) 滑州(今滑县)节度使张敬询修酸枣至濮州堤防,以止黄河水患 。堤防宽一丈五尺、东西长200里。

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三年(938年) 为防北方辽(契丹)军南下,澶州升为防御州——镇守 节度(军事重镇),除领原顿丘、观城、澶水三县外,又领临河、濮阳二县,并将州治由顿丘 迁德胜南城,随置顿丘镇。天福六年,顿丘镇改为德清军。

天福六年(941年) 黄河决口澶州(又说决口滑县东),溢水范县等县境,民众漂溺甚众。

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年) 辽兵南下伐晋。后唐叛将赵延寿率兵5万为辽前锋,驻兵南乐, 大肆烧杀抢掠。后晋升澶州为镇守节度,除领原顿丘、观城、澶水三县外,又领临河、濮阳 二县。出帝(石重贵)率军北征于澶、魏之间,与辽军先战于戚城,后转战澶州各地。辽军诈 循,伏兵顿丘城以掩击晋军,适逢大雨,为晋军所败。澶州王琼率义军重击辽军,赶辽军出 境。是年,河决滑州,环梁山,洪水遍境。

开运二年(945年) 德清军治所迁于陆家店(旧志载:在新澶州北70里。今地待考),后又移 治清丰,并置军使。

开运三年(946年) 九月,黄河濯澶、滑等州,灾及全境。

后汉隐帝乾礻右三年(950年) 十一月,天雄军节度使郭威,举兵南下。隐帝遣侯益、张彦 超守澶州拒之。十二月末,郭威率军北伐辽,李洪益开城迎,郭占澶州。次年,郭自立,国 号周,年号广顺,史称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









北宋

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 濮阳仍称澶州,隶属京东西路澶渊郡,郡治设德胜南城。 濮州为其属地。正月至六月,澶、濮诸州不雨,连续3年旱,蝗灾。

建隆元年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60年至983年) 24年间,澶州、顿丘、滑州等地河决10余次 。澶州等地蝗灾3次,内涝水灾3次,大饥1次,平均2年1灾,民甚苦。凡河决,灾及濮州、 曹州和范县等州、县,毁民田茅舍。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清丰邑人晁迥(时其祖父已移居四川)会进士,后累官至礼部尚 书、工部尚书、翰林学士、太子太保。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五月,黄河决口滑州韩村(又说房村),水患澶、濮、曹等州,民舍 尽毁。河自此东南流至彭城界入淮河。

太宗淳化四年(993年) 九月,黄河决口澶州,澶州北城冲陷,官署、库房、民舍尽毁,民 死甚众。水入御河(今卫河),灾及顿丘、清丰、南乐等地,淹没大名府城。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辽兵南下,攻陷德清军直抵澶州北城,守城军使张旦及胡福等将士 战死。宋真宗(赵恒)在寇准力谏下,勉强亲征至德胜北城(亦称北寨),登临北门楼(即披云 楼)观辽兵,宋军士气大振。宋军获胜,但真宗贪图苟安,以“屈己安民”为借口,与辽议 和订约,辽兵退去。史称“澶渊之盟”。次年春,宋与辽媾和,大赦天下。宋监察御使朱搏 奉命赴德清军,安葬、祭祀阵亡将士。

同年,黄河决口澶州横垅埽,从大坯(今浚县境)西9公里开渠,引黄河水入白沟,经清丰、 南乐县辗转北流。

真宗景德二年至神宗熙宁四年(1005年至1071年) 66年间,黄河决11次,决口最大处557步 ,民田茅舍淹没几尽。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真宗在显圣灵源公庙(今清丰县境,无存)酌奠,以顿丘令为庙 令,命翰林学士晁迥为碑赐封。

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 六月,黄河溢决滑州城西北天台山旁,经澶、濮、曹、郓诸州,注 梁山泊,东入淮河。此决淹32州邑。次年二月,决口堵合。

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 朝城县自南乐县韩张镇东40里,重建新城。

仁宗景礻右元年(1034年) 黄河决口澶州横陇埽(今濮阳县境)。水经聊城至唐河分数支入海 。今称横陇故道。

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 清丰县治迁于德清军故城。

庆历八年(1048年) 黄河决口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县境),久未塞堵,改道北流至乾宁军(今 清丰境东南)合御河(今卫河),经大名、馆陶、衡水等,在天津附近入海。范县等境内断流 。此次大改道,史称北流。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十二月,朝廷征发30万民工,自澶州商胡河开六塔河(今清丰县境) ,引黄河水入横垅故道,以减黄河水势。翰林院学士欧阳修力谏不可行。仁宗喜佑元年(105 6年)夏,堵商胡河引水入六塔河,六塔河容量太小,终致堤溃,民田房舍受灾。

同年,治水工匠高超(濮阳人)发明用竹筐盛石头、草禾等沉水中,堵堤防决口。此治理河患 的技术方法沿用至今。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 撤销顿丘县,其地并入清丰县。

熙宁十年(1077年) 秋,大雨。黄河决澶州曹村(今濮阳县陵平),“凡灌郡县45,而濮、齐 、郓、徐尤甚,毁官亭、民舍数万,坏田逾30万顷”。黄河自此南徙,曹村北流断绝,是历 史上第三次大改道。此次决口,水环梁山,形成方圆数百里水泊,今范县、台前境内潴水数 十年。澶州南城圮于黄水,从此州治移至北城,并将北城扩建,城垣周长6公里,南列而北 拱,形似卧虎,即今濮阳县城内旧城。次年四月,决口合龙,河复北流。

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 九月,为避河患,御令南乐诸县城迁出黄河两堤之外,南乐县城由 谷村一带东迁,至今址。

元丰六年(1083年) 清丰学宫(县学)创建。学宫曾为金兵所焚,金皇统五年(南宋高宗绍兴 十五年,1145年)重建。元、明、清时期,学宫内相继增建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阁、名 宦祠、尊经阁等大型建筑,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日军侵占清丰期间,古迹文物毁坏殆尽 。

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 都水使者吴安特为解南宫堤防危急,遂开孙村口(今清丰县孙村 附近),以为迥河之策。孙村口狭窄,德清军等处皆遭水患。

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 南乐西境一部割入大名县。

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澶州降为“北辅”(京畿北边重镇);翌年,升为开德府。徽宗宣和 二年(1120年),罢辅郡,复名澶州;南乐县由魏郡大名府改属开德府。

徽宗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收国元年,1115年) 范县改属大名府。金将夹谷撤喝率军攻占 开德府。

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郓州改为东平府。今台前县境仍为其属。

钦宗靖康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四年,1126年) 金兵占澶州、德清军、范县、南乐等地, 百姓遭掳掠之苦。金将干刺布攻汴梁,曾驻军范县南阳铺

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 秋,金将粘罕自黎阳渡河,攻破澶州、濮州,尽屠其 城。开州守臣王棣殉国。此前,宗弼曾率兵击败金人,收复开州。宋将韩世忠、范琼引军至 东平、开州,分道拒战。东京(今开封市旧城)留守杜充决黄河以阻金兵,黄河改道南流,下 游分三支,其中一支流经濮、范、郓等州县地,至徐州汇泗入淮。








南宋

(1127年至1279年)

高宗(赵构)建炎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1127年) 宗泽诸军渡河同金兵作战,收复大 名府、开德府、德清军等。钦宗(赵桓)临澶州,宗泽引军自大名至澶,与金兵十三战,皆捷 。






金(完颜氏)

熙宗(完颜)皇统四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 澶州改称开州,领濮阳、清丰县, 州治濮阳,属大名府路。十一月,黄河以北诸郡发生地震,人畜死亡甚多。同年,撤销德清 军,清丰县改属大名路开州;南乐县由澶渊郡开德府改属魏郡大名府。置濮州,辖鄄城、临 濮、雷泽、范县4县,属大名府路。

世宗大定七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 黄河水破寿张城,县治移于竹口镇(今山东省 阳谷县祝口村)。大定十九年(1179年),复迁旧址。

章宗泰和六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 范县属东平路,后 改属大名路濮州。

宣宗贞祐三年(南宋宁宗嘉定八年,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 置开、滑诸州为珠 连寨,以防元(蒙古)军。

宣宗兴定四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 元谴杨在攻开州。

哀宗天兴年中(南宋理宗绍定五年至端平元年,蒙古太宗五年至七年,1232年至1234年) 清 丰县人王珍随元伐宋抗金,攻到大名,因功受封镇国上将军、大名路治中、军前行元帅府事 ,后擢辅国上将军,并兼大名路安抚使。开州一带战祸连年,生灵涂炭。








(1271年至1368年)

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 濮阳袭金制称开州,领东明、长垣、 清丰、濮阳4县,濮阳为倚郭(即中心城市),属大名路总管府。寿张县属东平路总管府。濮 州属直隶中书省,领鄄城、朝城、范县、临清、馆陶、观城6县,州治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北 的旧城。

至元十四年(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 范县一带遭水灾,平地水深丈余。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南乐一带大雨成灾,农作物歉收。朝廷下诏免租。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大名、清丰等地大旱,朝廷减免田赋840石。

同年,元朝廷采寿张县尹韩仲晖建议,开凿会通河(即京杭大运河山东省安山至临清段)。河 经台前境张秋、沙湾、八里庙、董庄等村。明朝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决口水注 开州、濮州、范县、寿张县,会通河随淤废。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开复 会通河,刑部侍郎金纯开浚黄河故道,自此漕河(明代会通河名)通海运。明英宗正统二年(1 437年)黄河决漫,冲溃张秋、沙湾堤防,穿运河入海,漕运受阻。工部侍郎王永和、都御史 洪英、工部尚书王璞等,先后治理沙湾河道,长达七年,均失败。后,漕河多次治理通运, 又因黄河水患阻废。复通复阻。至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铁路与公路运输兴,运 河漕运停,境内运河河道无治淤废。

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 六月,现境内旱灾,蝗灾。

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 开州创建州学(又名学宫、学院),校舍百余间,学田5顷21亩。有 文童23名,武童20名,廪生30名,曾生30名。

同年,开州人杨崇喜(原姓唐兀)博学好义,在十八郎(现濮阳县柳屯镇境内)创建庙学养士, 割良田百亩供给学需。后,朝廷赐名“崇义书院”。

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 范县一带连降大雨,平地积水丈余。

顺帝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 三月,南乐一带,现日食。六月,连降大雨14天,田禾房舍尽 毁没。朝廷下诏赈济。

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 南乐等地出民夫,参与金堤修复工程。

至正年间(1341年至1367年) 元贵族帖木黎等四子化名关杰,避难于清丰县西南沙区,后定 居该地。其村后名关焦夫。

至正二年(1342年) 范县、寿张一带出现大饥,“人相食”。

至正四年(1344年) 五月,寿张、范县等地大雨持续20余日,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两丈许。 清丰、南乐等地出现水灾、旱灾、蝗灾。朝廷下诏赈济。

同年,南乐境内有流星如火,东南流,坠地有声,化为石,青黑色。太史验视,称天狍星。

至正十年(1350年) 明军北征过南乐境。

至正十二年(1352年) 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入开州、清丰县境。
--
FROM 211.151.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