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情绪的管理者,正确方法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

 乐乐妈绘本馆 2018-04-29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奥雷柳斯

就像其他任何生物一样,人是跟着自己的生命本质去发展的,而原本所具备的生命力一定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供他展现自己生命的本质。但如果情绪太多、内在干扰太多,生命力的消耗就会太多,这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力来学习、行动、跟人交往、调整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特别的是,0~6岁是孩子自然而然社会化的阶段,是五官最敏感的时候。单从别人的声音里,他就能够分辨出这个人的情绪,以及自己的一些话语是否恰当,他会思考如何表达怎样才恰当。情绪好的孩子有能力调动五感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然后知道怎样的言行举止在和别人的互动中是有分寸的,是被接纳的。

相反,孩子的总发脾气,情绪太多,内在很乱,他就没办法在最好的年龄里锻炼这些分辨能力这些能力当然还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头脑去学习,可无论爸爸妈妈怎么教,或者自己怎么学知识,那个尺度的把握依旧很困难,从长期来看会大大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化能力。

如何能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各种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timg (4).jpg

在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这样”,或是轻忽压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个实际练习面对和处理负向情绪的机会,或是体会孩子在处理这种情绪时需要一段心理历程。例如:当我觉得害怕、紧张、担心、嫉妒时,我觉得如何?我可以怎么办?如此一来,孩子表面上可能没事,但内心那股“气”依然存在,“情绪垃圾”愈积愈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知道孩子这样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无法自控,就不那么排斥、反感了,这是正确应对的第一步。

timg (5).jpg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纳是对于现状的一种接纳,是接受现实,不为此再增加烦恼,并不是说学会享受过度的情绪,享受痛苦。

也不是接受孩子一直如此。孩子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对于现状接纳。而长远一些的目标是促成孩子的改变。比如孩子发飙,在当下总是要接纳,但是不希望他经常发飙,需要想办法去改变。成人心理问题也是如此,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当下的心理状态接纳,同时寻求长远的改变。

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回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父母可以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timg (2).jpg

如果孩子有一个要求,已经有了想实现的欲望,此时断然拒绝当然会使孩子难以接受;即使是平静地拒绝,有时也不如变通、妥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所以,此时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所以,重点在于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是自己也能接受的,如果领导这样对你,你喜欢吗?所以,应对孩子的要求,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满足”和“拒绝”,而是你的方式是否是他能接受的。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有一个认识,“哭”,是孩子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手段,这有些道理,因为孩子可以体验到哭是有用的。所以,很多父母应对的方式是不理孩子,不让孩子觉得哭是有用的。

但是,情绪发生的时候,孩子却并不总是那么理性的。这里要具体看,如果孩子边哭边偷偷看,那肯定是为了达到目的。但是孩子大哭、发飙,虽然也有达到要求的成分,但其中无奈、怨恨、愤怒的成分已经很多了。所以,对这些不理睬,就不太合理了。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斗智斗勇的对手,喜欢从故意捣乱、想达到要求的角度看孩子,其实孩子的表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他自然的流露,你可别想得太多了。

timg (3).jpg

忍耐和克制虽然不是一种效果很好的管理情绪的方法,但还是一道方便使用的防线,无论是孩子和成人不是有了情绪就应该马上宣泄,所以适当的节制是需要的。忍耐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别人施加的压抑。孩子越大,就越需要自制,但也不要过于克制,不要让自己觉得不大舒服。孩子小的时候,也不必有意训练忍耐,孩子自然会知道一定程度的忍耐。等逐渐长大,对自制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了。尤其是在可能伤害、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适度提倡忍耐。

宣泄对舒缓当时的情绪是管用的,如果情绪让自己不舒服,可以适时以适当方式宣泄。如果只是让情绪在内心郁结,对心理很不好。所以,想哭就哭吧,想发泄就发泄吧。参考:培养孩子的宽容,也鼓励宣泄。

转移注意力是一种一直有效的方法,无论什么年龄。其原理是,当你注意的焦点不在那些让你困扰的事情上时,情绪因为没有持续的动力,自然会平息一些。参考:“转移注意力"是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具体方法很多,看看动画,逗孩子一笑,运动.......因为一般来说,孩子并不会缺乏对情绪的体验,所以没有必要担心转移注意力会使他缺乏对情绪的所谓“洞察”,难道性格乐观、快乐、乖巧的孩子情绪洞察力就很差了吗

timg (1).jpg

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最好是考虑如何不让负面情绪发生

孩子发脾气不是必然发生的,很多情况下有内在原因,或者父母的方式孩子不易接受而造成的。所以,改变孩子或者改变自己是情绪管理中最重要的。改变习惯性思维,使负面情绪不产生。

“共情”之法

共情是一种缓和孩子情绪的一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感到你很能理解他,所以愿意和你倾诉。因为遇到“知音”之后的倾诉,宣泄是最顺畅的。

共情是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其意义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如果孩子情绪不是因你而起,尽量按照共情的要求去做,对孩子情绪缓解很有好处。

抓好开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在情绪发展的初期是容易控制的,一旦开始发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魔鬼”,都是不可理喻的。有了情绪之后,一点儿小事就可能激发更激烈的情绪。所以,此时不是讲理的时候,冷静一下,适当的妥协和变通是必要的。

可以让孩子描述自已的体会

如果有机会,等孩子宣泄完情绪以后,让孩子描述下自已的体会和心情,以达到让孩子掌控自已情绪的目的,或假设式让孩子描述,比如,父母可问孩子,“假如你心爱的小动物死了,你会怎样的心情”,孩子描述后,家长给以合理的引导,慢慢的孩子就能自如的掌控自已的情绪了,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调控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

463_300_bab30804a9b6dfee3896736310486b99.jpg

父母如何谈定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