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升的风口与下沉的技术:从平安科技亮相GMIC的四大技术说起

 老沈阅览 2018-04-30

现实世界到底需要怎样的黑科技?

进入2018,技术下沉这个庞大命题正在持续引发更深一步的思考。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或许经常为新名词新概念而激动的发抖。新技术正在史无前例地成为关乎大众生活的话题,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已经走出实验室、走出投资大佬的朋友圈,成为街传巷闻的风口。

当《世界区块链大会》的现场响起一首《凉凉》,在今年的GMIC上我们却听到了更多理性的声音。

没有一窝蜂地捧杀,没有泡沫挤出后的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产业界共同开始尝试通过总结、反思、分析,来试图给出一个用新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优解。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了概念的“风口效应”,潜意识地回避“让科技照进现实”的现实痛点和难点。打着“科技”旗号的科技公司走到了各种论坛的聚光灯下,但能将技术真正落实并成功推出产品的,屈指可数。

比如平安科技CEO陈立明(Ericson Chan)在2018年GMIC的演讲,或许平安已经在泛大众生活服务领域找到了新技术的合理逻辑区间。

【四大技术惊艳GMIC:平安让AI不囿于“黑科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几年企业营销滥用新概念的情况愈演愈烈,大众屡次陷入“被营销”的陷阱当中。

比如前几年的“互联网+”、参与感、粉丝营销、风口论,几乎一瞬间成为全社会竞相模仿的对象。

在之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听起来不明觉厉的“科技”又成为了所谓的风口,常常被各路企业拿来唬人。做食品也要搞区块链、算命都支持AI看相……

大众对新兴科技或蹭热、或盲目的追求,其实不难发现一种普遍诉求——大多数产业在生产效率或商业场景上可能已经达到了阈值,此时谁先实现了这个阈值的突破谁就能引领下一个时代。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等领域所描绘出的美好画卷也不断刺激着企业们,如何将新技术与现有业务相结合,这才是真实的商业世界所需要的思考。

所以我很高兴地看到,今年GMIC上,平安科技CEO陈立明(Ericson Chan)率先提出了“让AI带着温度落地”,发表了《人工智能加快金融科技、医疗科技和智慧城市发展》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AI 对我们至关重要,平安科技借助于互联网云服务,向外输出AI技术,通过合作商的场景加持,让AI技术触手可及”。

我认为他所言非虚。平时提到平安,大家可能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保险和金融等,其实在科技方面平安也蓄力已久,拥有自己的高科技内科“平安科技”,并且与上万家医疗机构、 80余家社保公司产生了深度技术服务。而且凭借30年的科技+互联网+金融经验,制造出了改变整个行业的多项前沿技术武器。

比如这次,平安科技就将真实商用科技产品搬上了GMIC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识别、智能闪赔4大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互动体验。“看脸识人”、“听声识人”等黑科技让现场观众惊喜不已。

总的来说,把AI看做是人类金融服务生活未来20年变革的基本驱动力,平安科技的布局和动作其实都是对这一逻辑的思考。

【十年磨一剑,平安“AI+”有何不同?】

目前来看,平安科技的突破性技术与概念型科技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平安科技的AI技术对用户使用方式和体验有着切实的改变。比如在GMIC上展示的微表情识别技术,观众只要眨一眨眼睛,或者作出任何细微的表情,机器就会抓取到,从而判定出此时此刻观众的情绪。这一技术已经被切实地应用在智能认证、金融营销、反欺诈、个人信贷、智能投顾、医疗AI智能诊疗等多重灵域,真实地改变产业的运营模式。

其次,是其AI技术真实的应用效率。据陈立明介绍,平安科技的技术突破,目前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识别准确率分别达99.8%、99.7%、98.1%。这意味着AI不再是实验室里苍白的数据,已经有能力真实地赋能于现实世界。

第三则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落地的AI都是空中楼阁,平安科技很重视AI的使用场景。在GMIC上,陈立明展示了平安科技自身的AI场景,包括医疗(医疗保险、疫病预测、AI诊疗、精准医疗等)、校园(刷脸、安防、在线教育)、金融(个人信贷、智能投顾、区块链平台)、政务、娱乐、农业等等领域。平安已经形成了AI云生态的出行,开始把AI对底层生产力的推动价值向全行业释放。

一句话总结,平安科技的“AI+”是以用户体验、产品功能、场景覆盖为核心,突破现有技术范式以实现对商业世界的触动。这与以市场、吸引流量为导向的“AI”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

【机器社会:平安科技完成了智慧城市技术布局】

总的来说,我们能看到国内的科技企业正越来越理性,让人对AI赋能产业有了更多的期待。

当然,如果仅仅改变一个产业甚至一个企业的运营方式,显然是大材小用。从平安的技术应用多元化布局来看,AI对多个产业的生产率提升都有着清晰可见的用武之地。

而AI之于现实商业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多产业赋能,由此引发社会机器的连锁反应,从而推动智能时代的真实降临。

从本质上讲,社会即机器,而“AI+”背后的终极逻辑:是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新科技力量,正在改写未来城市的基本盘和规则系统。

作为平安集团的高科技核心,平安科技2017年才开始从后台走到前台。但其多年积累的技术势能,一开放就迅速展现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其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深圳机场等多个城市职能部门打造了智能安防新场景。甚至开始输出海外,与南非最大的健康保险提供商发现公司(Discovery Limited)达成合作,应用于南非发现公司的银行业务中,帮助其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去年12月,平安科技携手重庆疾控联合研发全球首创人工智能+大数据流感预测模型,数据显示在慢性病和流行病预测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真实展现了AI的应用潜力。

通过平安“AI+”的广泛应用,可以直观感受到被AI改变的的城市生活法则。至此,AI不再是“技术工具”,而是在环保、政务、财务、安防、医疗、教育、房产等场景下,成为服务价值综合体。

AI产业化刚刚进入序曲,其社会价值也许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理解,但很快会成为未来城市的头号逻辑。平安科技“AI+”所构建的智能公共服务网络,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智慧城市的技术之美。

陈立明在GMIC上发言,要“将技术放到场景中去融入生活,才能令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美好。”我想,当我们回头审视今天的平安,或许才会意识到,对社会核心规则的颠覆和重构,才是技术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的根本所在。

【结束语】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看起来都跟魔术一样”。所以平安在GMIC上的惊艳亮相并不让我感到意外。

而令我感慨的是,或许我们应该为中国社会对技术所表现出的渴望与焦灼感到欣慰、感到期待。过去30年的中国,品尝了高速增长的发展红利,如今的他们都把科技当成了下一个经济引擎。

今年GMIC的主题是“AI生万物”,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攻城掠地,全面浸入人类生活。在AI、BIG DATA等技术更迭中,有些人会落队,有些人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平安科技深度锁定的AI+场景,用技术穿越了人类社会与机器智能之间的边界,这恐怕是赢得未来的最好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