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丝绸之乡,虽然被城市的喧嚣所掩盖,但仍隐隐流露出温婉秀丽的小女儿姿态。盛泽弄堂,传说中有七十二条半,而每个弄堂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美丽故事。徜徉在一条又一条的弄堂里,感受着它们的人文气息,乡土人情,内心竟也随之丰富起来。
弄堂诗词,虽短而少,但自有它的一番韵味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在下着蒙蒙春雨的弄堂里,古时,天街极为弄堂,诗人撤撑着伞遥望远处,看到比率的青草层层叠叠,但往近处一看,却只是虚无。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有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忧怨的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向地,默默行着,冷漠、凄婉、又惆怅。她静静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 这是戴舒望的《雨巷》,雨巷,顾名思义,即下着连绵细雨的弄堂,细细密密的小雨为弄堂增添了几分诗意,几分朦胧,亦或是几分惆怅。在如此寂寥,悠长的雨巷中,诗人想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般的颜色,丁香一般的芬芳,丁香一般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而彷徨,像诗人一样,默默前行,然后消散。诗人对姑娘的追求,渴望,未尝不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呢?那位姑娘,就是诗人理想的化身,更确切地说,就是诗人自己。 在这样一个悠长,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忧愁孤寂,叹息一般的眼光,然后飘过,走远,走远~~全是笼罩在一种怅惘哀愁之中。 “闾巷短长七十三,市东郑里又新参,门千户万疑无路,机杼声声入耳酣。”窄窄的小巷千回百转,约七十三条,处在其中的人们各自生活,伴随着声声机杼声,直至入眠。这是《盛湖八景图》,着力描写了盛泽的弄堂。诗中“闾巷短长七十三”是具体交待了盛泽弄堂的数目,且透露出弄堂长短不一,弯曲换转。而“门千户万疑无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巷中百姓众多,深入其中,被其所包围,还以为没有路呢,形象生动。“机杼声声入耳酣。”写的是盛泽以养蚕织绸发家,家家户户都回荡着机杼声。全国各地都有盛泽丝绸“衣被天下”就是如此了。这首诗详尽介绍了盛泽八景,可想而知,诗人是一位十分热爱盛泽的盛泽人,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出热爱之情。
盛泽弄堂,存在其文化底蕴,在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冲刷后,弄堂诗词仍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盛泽弄堂经过历史的沉淀,它仍是盛泽人民的骄傲,它仍是盛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摘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