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呆”若木鸡?并不呆!

 昵称38957427 2018-04-30

有一个成语很有趣哈

呆如木鸡

它是说一只鸡呆头呆脑的,就像是一只木头雕成的鸡

其实这只“木鸡”并不“呆”

这个成语还是一个褒义词呢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战国·斗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有名的斗鸡专家纪渻 (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原来,作为一只霸气的王者之鸡,不仅需要沉稳,会观察对手,还要有强大而凶残的气场,而这些,这只“木鸡”全都具备了。那些看到对手就跃跃欲试的鸡,往往都是没有头脑和判断,只会争勇斗狠的。它们一旦遇到强大的随手,很快就会泄气,败下阵来。

对手的鸡看到纪渻子训练出来的鸡,立刻就明白了:这只鸡是真正的勇士,根本惹不起,也就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所以呆若木鸡本来是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心平气和,以静制动,心不浮,气不躁,大智若愚,实为大器之才。也就是只有高手才呆若木鸡呢。但是后来,人们又顺从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也用它来表示十分愚笨,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这个成语词义的变迁,恰恰告诉我们:文化是在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对很多文化现象的理解,其实是在用现代眼光揣摩古人的思想,当然会出偏颇。要真正理解文化,必须还原到古代的文化情境中去。

就像解读“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不去探求古人对“呆”字“两面的”理解,仅从字面去理解,肯定会出笑话。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字面理解“呆若木鸡”成为了主流。

所以,真正做学问,是要深入研究。但死守着过去的文化不放,不肯做出改变,也是做不到的。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

想做一个呆如木鸡的人不容易,要不断的积淀

既要努力去做一个“呆若木鸡”、有头脑有思想的人

同时也不能做一个呆头呆脑、呆若木鸡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