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边是男?哪边是女?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4-30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


视错觉现象总让我们觉得自己离真实的世界还有一步之遥。实际上,这些有趣的现象反映了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事情往往不是“所见即所得”那样简单。有时候,视觉输入的信息会产生歧义,这时就需要大脑进行推测和判断,告诉我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比如下面这3组视错觉图像。

 

性别错觉

 

你能仅凭五官判断性别吗?


……


上面这两张人像其实是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只不过左边将皮肤颜色调亮了一些,而右边将皮肤颜色调暗了一些。结果,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左边是一位女性,而右边是一位男性。

 

肤色明暗影响了脸部的对比度,也就是脸上最深色的部位(如眼睛、嘴唇等)和脸上最浅色的部位(如皮肤)的差别,进而影响了人们对性别的判断。也许你觉得你并没有将脸部对比度当成判别男女的标准,但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女性的脸部对比度确实明显高于男性。

 

因此,即便你没读过相关的论文,你的大脑也会利用脸部对比度这一细节决定眼前的这位是男还是女。尤其是像上图这种将发型、身材、服饰等等都去掉的大头照,脸部对比度几乎成了判断的唯一标准。

 

天花板的图案


 

这种错觉图案常常出现在天花板或者木门上。整齐排列的矩形是设计时的经典图案。但是过了几秒钟,你的大脑会告诉你“面前出现了16个圆”。

 

似乎在古罗马时期,人们格外喜爱这种错觉图案,以至于很多装饰品上都有类似的花纹。这种错觉之所以产生,主要与我们大脑识别物体的机制有关。点聚集成边,渐渐描绘出轮廓,并最终形成物体。但有时候,点的集合会产生歧义:水平的线条究竟是圆内的横线,还是两个矩形之间的横线?

 

对大多数人而言,更容易将水平线理解成矩形之间的横线。这也许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天花板或者木门的图案中,矩形元素更加常见,所以大脑更愿意将眼前的图案当成矩形。

 

爱的面具

 


上图这张威尼斯风格的面具中究竟是一张人脸,还是两张正在接吻的人脸呢?这个例子和第2个例子十分相像,都是由线条或者轮廓造成的错觉。但不同的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上述两种解释,并没有哪一种能占领绝对的优势。一张脸,还是两张脸,在我们的头脑中来回变换。

 

更经典的例子当属纳克方块:

 

你认为是1还是2的位置离你更近呢?恐怕答案也正在你脑海中不断变化。这种在观察歧义图像时能快速切换的本领与大脑的注意力机制有关,这种机制能帮我们快速地提取相干信息而忽略其他的干扰项。

 

总之,我们的大脑绝不是简简单单地输送看见的像素点,它会在输送途中描绘出事物的形状,甚至是脸的性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