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六经求真》摘要1

 之初112 2018-05-01
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热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
六经辨证反映着伤寒病的发展规律。三焦辨证反映着温病的发展规律。
对于伤寒论中方剂用药度量,均以原来用量改为公制,即东汉之1两等于13.92克,为了学用方便写作14克,汉制1升作200毫升,如系有毒或峻猛之药物则写以准确的折合量。
热病论之三阳病皆用汗法,三阴病皆用下法。伤寒病则太阳用汗法,阳明用吐法、清法、下法、少阳用和法,少阴用助阳温经法,太阴用助阳温里法,厥阴未出法。

伤寒六经病中,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皆有发热,为阳性过程;少阴、 太阴、厥阴三经皆有恶寒,为阴性过程。
病理反应在体表部位,在阳性过程中为太阳,在阴性过程中为少阴;病理反应在胃肠部位,在阳性过程为阳明,在阴性过程为太阴;病理反应在气机部位,在阳性过程为少阳,在阴性过程为厥阴。
伤寒病理过程发展的长途中,就是依据阴阳病理性状和表、里、气机病理部位而分化为六个不同的病理阶段,是为伤寒六经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脉浮为血管扩张浅出、血流充盈,体表组织血流增加。伴有发热恶寒头疼是表明抗御反应在肌肤经脉组织部位。由于脉浮发热显示了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所以是表部位的阳性过程。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脉微细,乃因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因而收缩,表现沉微细弱,病机为气虚血少。体表组织因供血不足而体温低落。脑组织因贫血而出现神志不清的欲寐状态。少阴病表现了抗御过程中体表组织功能衰弱与体液不足的状况。这正显示了表部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太阳病与少阴病由于是同一表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胃家赅言胃肠,“邪气盛则实”。阳明赅发热,胃肠为躯体的里面。所以仲景称阳明为里病,亦是与表病相对而言。提纲中胃家指出病位,实乃是邪气盛而正气充实之谓,这正是阳明病的特征。阳明提纲指出了胃肠病位的阳性抗御过程。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又说:“太阴为病脉弱。”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象,乃气虚血亏的脉征。在气虚血亏的状况下而吐利腹疼自是胃肠病为阴性病理过程。

阳明与太阴是同一胃肠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两性过程。在症状表现上俱是阴阳相对的性质。

如阳明发热而渴,太阴手足冷不渴。阳明大便硬,太阴自下利。阳明脉洪大滑数,太阴脉沉细无力。太阴与阳明也因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这是太阴病胃肠功能增进而转化阳明的例。再如:“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这是阳明病伤害胃气而致胃肠功能衰退而转化太阴的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说: “伤寒脉弦细……属少阳。”在现代医学中,口苦为胆汁代谢失常所致。脉弦细为血管收引而张力增大。实践证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抑制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粘稠。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促进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使血管收缩,而副交感神经则使血管舒张。少阳病的口苦咽干脉弦细,显然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失常所造成的结果。祖国医学对推动脏腑、经络、营卫生理活动的动力是称之为气机的。因为少阳病理过程中机能表现为亢进,所以少阳病为气机病的阳性过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消渴见于糖尿病,糖尿病与胰腺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有关。气上撞心是一种强力撞击感的心悸,见于神经血循环性衰弱证。心中疼热见于心肌坏死的进程中,饥而不欲食乃胃的强烈收缩造成的饥感。而交感神经活动可使心跳加快,使冠状血管舒张,副交感神经活动则抑制心跳和收缩冠状血管,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显然,厥阴病亦是与植物性神经调节障碍有关,据此,厥阴病乃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

厥阴与少阳病由于是同一气机病位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也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再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前例可知少阳见厥是机能减退而向厥阴发展,欲得食为机能复常而病愈。后例少阳脉弱为气虚血亏向厥阴发展。因微热见厥而知气机呈虚性障碍。从以上两例已见少阳病机能衰退即入厥阴,厥阴病机能复常则还出少阳而愈。在少阳病理过程中,已潜在着转化厥阴的机理,如少阳病之往来寒热,在厥阴为厥热胜复;少阳病之咽干,在厥阴为消渴;少阳之或有的心下悸,在厥阴为气上撞心;少阳之胸中烦,在厥阴为心中疼热;少阳之默默不欲饮食,在厥阴为饥而不欲食。少阳与厥阴终于因是同一气机病,所以因机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两经证状之间也是阴、阳与微、甚之不同。

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 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
如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
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

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诸法;扶正分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如此形成一个伤寒辨证治疗系统。

太阳经证治系统
体表组织在抗御反应中表现着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表组织因其功能特性而通过排汗的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所以有发热自汗出与发热汗不出两种向外趋之势态。仲景根据太阳这种外趋之病势而因势利导用汗法祛邪。但汗法据自汗病势用解肌法,以桂枝汤为主方;据无汗病势用发汗法,以麻黄汤为主方。自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因有太阳自汗病势的同一性,又各有其特殊性质,所以皆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无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也因有着太阳无汗病势的同一性质及各自的特殊性质,也皆以麻黄汤加减法治疗。
桂枝汤加减方共十五个都以桂枝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自汗为病理依椐。麻黄汤加减方包括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四个,都以麻黄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为病理依据。
这样组成一个伤寒太阳辨证治疗系统。
但在太阳病理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这样那样的并发或继发证。这些并发证或继发证因为不是伤寒病因引起的,所以属杂病的范畴。如蓄血、水逆、热喘、水饮、虚烦、悸气、结胸、心下痞、胀满、停饮、滑脱等证。

阳明经证治系统
在阳明病理阶段,由于胃肠的生理特性,(如胃的呕吐和肠的排便亦为保护和防御反应)。
在抗御过程中,表现上越、里热、下夺三种趋势。
仲景据上越趋势而用吐法,以涌吐而袪除病理物质;据里热之势而用清法,以通肠来祛除里热;据下夺之势而用下法,以排便来袪除病理物质。
上越、里热、下夺三种病势,皆以胃家之实为共性。上越以愠愠欲吐,里热以汗出而渴,下夺以不大便为各自病理特性。
吐清下三法皆祛邪法,以邪之所在不同,因其所趋之势而袪除之。
在阳明阶段中亦有并发或继发证,例如:黄疸、热入血室、蓄血、虚烦、热淋、便秘等。

少阳经证治疗系统
少阳病理阶段是伤寒在气机病位引起的病理反应。由于气机的功能特性规定着它调节失常的病势。仲景则因势用和解法,以柴胡汤为主。对兼有表证里证或其他证的俱以柴胡汤加减法治疗。在少阳阶段中也有热入血室等并发性杂病。

少阴经证治系统
少阴病理阶段是表病阴性过程。病理趋势为阳虚表寒。仲景治以助阳温经法,以附子汤为主方,在其阶段过程中的各具体证候,亦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质,如阳虚表热、阳虚水不化,亡阳厥逆证等。当少阴与太阴合并过程中则出现表里虚寒与亡阳阴竭之证。少阴阶段也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下利便脓血,吐利烦躁、阳虚咽疼、咽中生疮、虚烦等继发性杂病。

太阴经病证治系统
太阴病理阶段是里病的阴性过程,其病势为阳虚里寒,因其势而治以助阳温里法,以四逆汤为主方。

厥阴经病证治系统
厥阴病理阶段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对厥阴病仲景虽未出示治法,但他揭示了厥阴阶段中四个证候是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也就是在机能衰弱和体液不足状况下的气机障碍。

六经病理阶段在辨证治疗上各成系统。六经证治系统又以病因的同一性连接为一个伤寒辨证治疗系统。六经病之间既以病性、病位的特殊性相区分,又以病性、病位的同一性相联系。使千姿百态的具体的伤寒证候,以类相属,而又分擘条理地编组为系统,联接为系列的东西,这不是别的,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特殊性质和同一性质。
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为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同一病性的病理过程依据不同的病位而分化为三种过程,但又以同一的病性相联系。不同病性的过程皆以同一的病位相联系。如此地将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数以百计的特殊证候区分为六经,又联接为一个整体。

六经病之间的传变皆取决于阴阳消长的变化:阴病转阳则病退,阳病转阴则病进。阳病伤阴则病剧,阴病伤阳则病危。阳病伤阴由表传里,阳病伤阳则向阴性发展;阴病伤阳则二阴合并,阴病伤阴则阴竭阳脱。

在治疗方面,阳病治阴,治阴在保津液。阴病治阳,治阳在扶正气。
汗吐下清和诸法,皆祛邪法。邪气去则津液存、正气安。
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皆扶正法。正气盛则邪气衰。

六经辨证与治疗也是一个整体。因为辨证是方法,治疗是目的;辨证是治疗的根据;治疗是辨证的结果。因势利导是根据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伤寒病,在长期的实践中的总结。

阳性病因功能强盛体液充足而发生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的抗御反应,自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顺应其抗御趋向以祛除病理物质。
少阴病的一般性质是脉微细身寒欲寐所表明的阳虚表寒。
在少阴过程中,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为表阳虚衰;真武汤证为阳虚表寒水不化;附子汤证为阳虚表寒身体疼;白通汤证为阳虚表里俱寒;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为表里虚寒无脉;通脉四逆汤证为表里虚寒格阳。
少阴病过程中各具体证候的特殊性中也包含着阳虚表寒的一般性质。

太阴病的一般性质为腹满吐利脉弱表明阳虚里寒。
在太阴过程中,四逆汤证为脉弱下利腹疼;四逆加人参汤证为脉微清谷不止亡阴。太阴阶段各具体证候中也都包含着阳虚里寒的一般性质。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脉弦细所表明的气机失调为一般性质。少阳过程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皆为气机失调。

所以仲景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虽然上列证状各不相同,但它却是同一的病机,所以同用一和法,用小柴胡汤治疗。

小柴胡汤服法中说:“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娄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括娄根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复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斤干姜二两。”这正是仲景“由一般到特殊”的临床过程。

一般到特殊”的临床过程。此外,少阳病兼里证的大柴胡及柴胡加芒硝汤证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四逆散证等,都是在少阳的一般性病理和治法指导下对其特殊性的硏究而制定的方剂。

仲景说:“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又说:“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但仲景对柴胡加桂枝汤则指示“温复取微汗愈。”又对大柴胡汤指示“下之则愈”。

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所表明的阳虚表寒为一般性质,以助阳温经为一般性治法。
但在实践中也是以这个一般性认识为向导去对特殊性的硏究。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助阳解表法;白通汤为回阳温里通脉法;通脉四逆汤为回阳温里救逆法。太阴病是以腹满而吐下利腹疼表明的阳虚里寒为一般性质,以助阳温里为一般性治法。


对于厥阴病,由于仲景在医学上的局限性(?),没有作出治疗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