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时光在流动

 时宝官 2018-05-01

    毫厘宇宙,刹那芳华……在硬币大小的手表机芯里埋首17年,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赵国望让光阴的流逝化为金玉之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04年,26岁的赵国望迷茫而烦躁。这一年,是他在海鸥工作的第3年,三年的工作,画图成了一种“折磨”。

    “太枯燥了。”别人都说,板凳坐得十年冷,在手表行业,可能一坐就是一辈子。“一年三百多天,一多半时间在画图,就那几个齿轮几根簧,不停在那儿画,我觉得很烦。”

    制表行业起源于西欧,已有几百年历史,但中国自主设计制造手表,只有短短63年。这期间中国制造的大多数手表,工艺仅仅停留在模仿跟随上。

    日复一日的重复设计,消磨了这个年轻设计师的耐性。作为公司公开招聘的第一批技术人才,“坐不住”的赵国望请缨调岗。公司爱才,专门为他成立了工作室。

    曾经日夜求索而不得,赵国望决定在设计上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年轻人敢想敢干,脑子也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会天马行空想很多东西,就是想创造一点新东西。”

    多年以后,赵国望既心有余悸,又无比庆幸。“年轻时想突破,但一路走来发现真的很难。历史积淀下来的结构,已经无数次验证这个结构是最优了,它已经简化到不能再简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制表匠人眼中,毫厘之间,即是宇宙。“手表是一个精密机械,在直径30多毫米,厚度7-8毫米的空间内,装上几百个零件,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国望说,“这么小的空间,要把这些零件都放进去,还要实现复杂的功能。很多问题预见不到,不可改的话只能推翻重干。”

    成立工作室以后,凭着初生牛犊的冲劲,赵国望向世界手表三大经典之一的“问表”吹起了冲锋号。

    “问表”是机械表的一项复杂功能,是可以通过声音报时的表,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入复杂的报时结构。虽然此前已有瑞士制表企业研制成功,但前去取经的赵国望和同事却吃了闭门羹,他们只得另辟蹊径,从零开始。

    没有资料可以参考,没有机芯可以参照,手上有的,只有问表的照片。内部结构如何,其中各关键结构怎样联动,无从知晓。

    “设计工作,尤其是在大项目研发的时候,根本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上班在想,下班也在想,吃饭在想,梦里也在想。一个阶段内会处在一个特别高负荷的状态。”

    三年苦战,辅之以慢走丝、高精度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等,300多个微型零件,在直径30多毫米的空间,经过上百次精密咬合,最终将不凡的声响完美定格在2007年2月26日。“叮叮叮”,小锤敲响了中国的“三问表时代”。

    2009年,赵国望在蓟县“闭关”。

    两个月,300多张图纸,无数次调试。国内首款集陀飞轮、万年历和问表于一身的机械手表诞生。这款表由435个零件组成,公差精确度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十分之一。将这款表拿到耳边,即听到“叮叮叮”的报时金属音。在不借助钻石等昂贵装饰的情况下,仅凭工艺,这款手表单只售价就已达到168万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专卖店里,赵国望随手拿起几款自己设计的手表,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介绍完后,他轻轻放下,“我自己设计的表,我是买不起的。”他扬一扬手腕上的表,“这个手表也是我们厂生产的,一千多块钱,我已经戴了七八年了。”

    “在国内表行我很出名的,但出了这个圈子就没人认识我了。”赵国望笑语。的确,他主持设计的ST9210自鸣表机心,位列世界顶级复杂结构手表;ST8210蓝宝石夹板陀飞轮手表机心,达到世界手表产业先进水平;ST8400方形女装陀飞轮手表机心填补国内空白……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在国内名噪一时。

    浸淫表业十七年,赵国望对中国手表行业的现状与短板也了如指掌。

    他知道在设计上,我们已经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制造上还只能望洋兴叹。

    他知道中国的手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独立设计制造”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高山。

    他知道我国制表行业技术人才稀缺,需要企业自主培养。

    …………

    “40岁了,你看我头发都白了一大片了。”赵国望说,“入门越深,越觉得手表行业特别难,受制于设备、材料、资金、配套技术人员、制造理念等因素,很多想法实现不了。这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就能搞定的事情。”

    “擎肘的地方太多了。别人不会教我们,技术实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上去的,只能在各种压力各种限制的条件下去发展。”

    不惑之年,他深知中国手表行业依旧前路漫漫,他带领团队,一步一步在手表设计领域深耕细作。

    “这一行我已经干了17年,前10年都是在为自己奋斗,年轻时特别希望干出点业绩来。现在更多带团队搞创新开发,希望在传帮带方面做一点工作,把创新的理念传承下去。”

    “以前我们的设计,更多偏重功能性,缺什么就设计什么,现在手表的功能性设计基本饱和了,我们下一步路在何方?”赵国望说,“我也想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产品中去,我会用我对手表行业的前瞻性判断,定义手表的创新开发。至于这个理念符不符合时代潮流,那就留给时间来验证了。”

    进厂伊始,老员工就对赵国望说,手表工业以前是一个西洋工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把西洋工业做成了现代精密制造业。

    赵国望的愿望,是把工业变成产业,变成文化产业。让这只中国的海鸥,在世界手表行业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本报记者 刘华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