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事118.秦易黔中

 苍沧 2018-05-01


【周纪篇之四十五】时间:战国中期(公元前311年)。地点: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物:秦惠王、张仪、楚怀王。古事:秦惠王向楚国提出以秦武关以外之地换楚黔中之地;楚怀王对秦国答复只想用楚黔中之地换秦张仪。史称“秦易黔中”。

读文

原文: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怀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三》 公元前311年)

译文:秦惠王派使者通告楚怀王,想用武关以外的商于之地换取黔中之地。楚怀王说:“我不愿意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换张仪。”张仪听说后,请求秦惠王同意。

叙事

战国中期,秦得楚汉中后,武关以外地区即商于六百里对攻楚已失去重要性,而楚之黔中一带显得特别重要。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派人通告已求和于秦的楚国,想用秦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以外之地换取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之地。武关以外之地,那不就是商于之地吗?楚怀王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没有好脸地说:“我不想换地,只想用黔中之地换张仪。”

张仪得知此事后,欣然愿往,并向秦惠王说:“以我一人,而能让秦国得到黔中之地,是值得的事。”张仪一到楚国国都,立即被楚怀王囚禁起来,准备处死。可张仪并感到害怕,因为在这之前,他已贿赂了楚国宠臣靳尚,靳尚会想办法解救的。果然,靳尚对楚怀王夫人郑袖说:“大王要杀张仪了!可我听说秦很器重张仪,所以打算把他解救出去,如今要用上庸六县的土地来贿赂楚王,还想把秦国美女嫁给怀王,并且挑选宫中最擅歌舞的女人当陪嫁。这么一来,怀王必然要轻贱夫人甚而贬斥您了!不如替张仪讲情,放了张仪。”于是郑袖就不断地在楚王面前说:“杀了张仪必然会得罪秦国,如果那样的话,我就请求将我们母子一同迁往江南,以免被秦军杀害。”楚怀王便放了张仪,又厚待如初。

张仪被放出后,不但没有离开楚都,反而以连横术游说怀王。他对楚怀王说:“合纵抗秦,简直是赶着羊群去攻猛虎,明显无法相斗。现在大王您不肯听命秦国,秦国如果逼迫韩国、驱使魏国联合攻楚,楚国可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有巴、蜀两地,兵精粮足,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余里,不到十天就兵临捍关。捍关一丢,则由此以东的各城都难守住,黔中、巫郡便不再是楚国的了。秦国如果大举甲兵攻出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就成为绝地。”在经过一番威胁后,张仪以缓和口气引诱道:“大王如果能诚心诚意听我的,我可以让楚、秦两永结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杀。”楚怀王虽然有点舍不得拿黔中之地来交换,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张仪的建议。

读后随笔

秦国为何要想方设法换得楚黔中,这是因为当时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的缘故。楚之黔中,北与巫郡(今湖北清江中、上游和四川东部地区)相接,西邻秦之巴郡,东抵楚腹心之地的高蔡(今湖南常德)、涔阳(今湖南澧县东北)。如占据黔中,则可以与长江水军配合,水陆并进,直捣楚都,是利于秦而极不利于楚的。所以,楚怀王也不愿意失去这块地。

黔中,最早为楚地,置黔中郡。有记载,周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资治通鉴》第2卷);“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战国策·楚策》)。后入秦,将楚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新的黔中郡。清同治《沅陵县志》载: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在此置黔中郡。郡治所在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西汉改名武陵郡。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黔州为黔中郡,后又分江南道置黔中道,治黔州,辖地比秦黔中郡,东境减今湖南方面部分地区,西则包有今贵州大部,后世遂以黔为贵州的别称,现在的贵州地区古称黔中。

黔中郡遗址,究竟在哪里?据考古发现,它位于今湖南沅陵县城西10公里的窑头村。古城遗址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曾相继出土了大量的秦砖汉瓦和鬲、钵、豆、罐壶及铜戈、铜剑、铜箭簇等兵器。专家查明,在黔中古城遗址东南面山顶聚集有40余座大型战国和汉代墓,每座墓就是一座山,大的墓穴规格为40ⅹ40米,一般的也在20ⅹ15米左右,其半数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20ⅹ17米的规格。此外,四周还有大大小小的战国、汉代平民墓1000多座,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