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

 云水禅心688 2018-05-01

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

本篇主要论述了多种痹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要素,是论述痹病的专篇,所以名为“痹论”。痹病,是一种由于邪风侵袭于人体肌肉骨节经络之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痹阻不通,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便的病证。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论述痹病的含义,并指出其发病原因;二、从成因、四时、位置等不同角度对痹病进行分类归纳;三、说明痹病的发生与身体内部的血气失调有关;四、讲述痹病的性质、发病部位和预后的关系。

黄帝问:痹病是怎样产生的?

岐伯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重的叫著痹。

黄帝问:痹病又可分为五种,都是什么什么?

岐伯说:在冬天得病的称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在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

黄帝问:痹病的病邪会侵入人的内部而累及五脏六腑,是什么气使它这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病邪要是久留不除,就会侵入它所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肾;筋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肝;脉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心;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肺。总之,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三气所造成的。

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

凡痹病侵入到五脏,症状各有不同: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逆呕吐;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且心悸,突然气逆上塞而喘息,喉咙干,易嗳气,厥阴上逆则引起恐惧肝痹的症状是夜眠多惊,饮水多而小便频繁,疼痛沿肝经由上而下牵引少腹如怀孕之状;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柱曲屈畸行,高耸过头;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水,上腹部闭塞不通。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困难,腹中肠鸣,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位按之疼痛,如同灌了热水,小便涩滞不爽,上部鼻流青涕。

人体的阴气,安静时就精神内守,躁动就易于耗散。如果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失其平和而喘息短促,是风寒湿的痹证发生在肺;气失平和而忧伤思虑,是痹证发生在心;气失平和而遗尿,是痹证发生在肾;气失平和而疲乏口渴,是痹证发生在肝;气失平和而过饥伤胃,是痹证发生在脾。总之,各种痹病日久不愈,病变就会进一步向内深入。如果属于风气较胜的,病人就比较容易痊愈。

黄帝问:患了痹病后,有的死亡,有的疼痛很久也不好,有的很快就好,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病内犯到五脏就会死亡,缠绵在筋骨间则痛久难愈,停留在皮肤间的容易痊愈。

黄帝问:痹病有的侵入到六腑,是什么情况?

岐伯说:这是由于饮食不加节制、起居失度这是产生腑痹的根本原因。六腑也各有腧穴,风、寒、湿三气在外侵袭它的腧穴,而又内伤饮食,外内相应,病邪就沿着腧穴而入,留滞在本腑。

痹论:痹病分析与治法

黄帝问:怎样用针刺治疗痹证呢?

歧伯说:五脏各有腧穴,六腑各有合穴,循着经脉所行的部位,各有发病的部位,只要在各发生疾病的地方进行治疗,病就可以痊愈了。

黄帝问:营气、卫气与风、寒、湿三气相合也会成痹病吗?

岐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它协调地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然后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上熏蒸于肓膜,下聚合于胸腹。要是卫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但只要其气顺行,病就会痊愈。总的来说,卫气是不与风、寒、湿三气相合的,所以不会引起痹病。

黄帝说:讲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麻木,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气就疼痛。不痛而麻木,是患病很久的缘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但经络还能疏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表现为寒象,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了风寒湿的痹气,所以表现为寒象。表现为热象,是由于机体阳气偏盛,阴气不足。病气过强,阳为阴迫,所以出现热象。多汗而皮肤湿润,是由于感受湿气太甚。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与湿气相结合,所以就会出汗而皮肤湿润。

黄帝问:痹病有不痛的,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发生在骨则身重,发生在脉则血凝涩而不畅,发生在筋则曲屈不能伸,发生在肌肉则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寒冷。如果有这五种症状,就不会有疼痛。大凡痹病之类遇寒则筋脉拘急,遇热则筋脉弛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