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哮喘日】我国为何会有3000万哮喘患者?防治误区您都了解吗?

 渐近故乡时 2018-05-02




世界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该节日由第二届世界哮喘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确定,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201851日是第20个世界哮喘日。






哮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在我国,大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治疗的呼吸道慢性疾病。

哮喘的主要特征为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结构改变。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或加剧。

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通过合理治疗和管理,可以控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哮喘则会反复发作。





诱发因素


您需要了解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受到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这些诱发因素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室内变应原:尘螨、宠物等

⭐️室外变应原:花粉等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染料等

⭐️食物:海产品、牛奶等

⭐️药物:阿司匹林等

⭐️其他: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等

 


共患疾病

影响哮喘控制的共患疾病很多,主要疾病如下:

⭐️慢性鼻窦炎、鼻窦炎

⭐️胃食管反流

⭐️焦虑、抑郁症

⭐️声带功能障碍

⭐️肥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哮喘的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控制,减少急性发作和减少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等风险。要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提高您的自我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哮喘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的治疗监测,其治疗和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治疗同时持续的做好病情的自我评估和监测记录,建立哮喘行动计划、哮喘日记完成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哮喘的药物治疗



哮喘的治疗药物有两类:

一类是缓解药物,另一类是控制药物


 1. 缓解药物:

又称急救药物,是指在您有急性发作症状时可按需使用的药物,主要通过其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速发的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ß2-受体激动剂等,例如:沙丁胺醇(万托林)


2. 控制药物:

通过其抗炎作用使您维持在临床控制状态,预防哮喘发作,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应用的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例如:布地奈德气雾剂等;白三烯调节剂例如:孟鲁司特钠(顺尔宁);长效ß2-受体激动剂/ ICS例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等;缓释茶碱等。

用药误区



 

“长期用药有不良反应,哮喘不发作我就不用药。”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但并不等于哮喘就不存在了。所以哮喘不仅需要在疾病加重或者发作时治疗,哮喘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哮喘治疗若完全控制了,它可以是没有症状的,以预防型治疗为主。您要正确应用药物,做好自我监测:记录哮喘日记、每日自我监测峰流速仪(PEF),应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病情。在不发作的时候您也要坚持用药。通过规范的用药,哮喘才有可能得以完全控制,所以对于哮喘的治疗,要有科学的认识,其次需要有耐心和遵从医嘱,才有望早日得到缓解。而且治疗是终身的。不是终身用药,而是要终身的随访。

 

“哮喘开始接受治疗之后,什么时候可以减药呢?”

这是您和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哮喘治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所有药物的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您在长期随访中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正规治疗。得到良好的控制后,药物可以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而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生活中需注意

饮食

-------

应清淡、少刺激、荤蔬均衡,进食不宜过冷、热、辛、辣等,不宜进食易过敏食物(如鱼虾蟹海鲜、牛奶、巧克力等),不宜过饱,保持正常的体重。


环境

-------

避免接触狗、猫等宠物,尽量避免使用地毯及软垫,避免接触毛绒玩具、香薰等。远离致敏的花草,不接触烟雾或化学气味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不吸烟,回避室内过敏原,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药物

-------

对于您即使哮喘没有发作,也应该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一旦有发作的先兆,及时合理按照哮喘行动计划使用应急药物,减轻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如果吸入后还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他

-------

哮喘急性期症状经诊治缓解后,应每日使用长期控制药物规范治疗。坚持每日定时测量峰流速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您要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合理的锻炼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尽早实现哮喘控制达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