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结局会是怎样?

 永接同心 2018-05-02

全文共3539字

阅读时长9分钟

当被问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专注”。

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

罗杰·洛温斯坦在他的《巴菲特传》中更是运用大量翔实的案例着重描述了这种特质。

在这本书中,不但可以学到巴菲特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智慧,更能学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生哲学。

1

沃伦·巴菲特是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长兼CEO,享誉全球的企业家和投资家,被人们尊称为“股神”。

他经营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缔造了无数的投资神话。

201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稳居第三,是唯一依靠投资登上过榜首的传奇人物。

巴菲特在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当时的股价只有15美元,而今天,它的股价已经涨到30万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1965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今天就已然变成了大约2亿美元,轻松实现先赚他一个亿的小目标

2

那么,巴菲特当初是如何盯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呢?

这还要从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起。

1.巴菲特心中的英雄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最初是来源于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推崇的是“烟蒂股”投资策略。

他看重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即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或那些便宜得近乎免费的股票。

这些股票就像抽过的雪茄一样,捡起来就有机会还能再抽上几口。

格雷厄姆既是巴菲特的老师,也是巴菲特在股票投资领域的引路人。

他教会巴菲特各种方法去寻找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可能性,还教会他选择股票的系统方法。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极其推崇,将他当作时代的典范,并立志成为格雷厄姆第二。

2. 与导师的奇缘

在此之前,巴菲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沃顿商学院。

然而对于已经读过100多本金融书籍的巴菲特来说,沃顿已经教不了他想学的知识。

他想学习怎样赚钱,而教授们却只教宏观的理论。

他甚至比上课的教授更熟悉教材,于是毅然从沃顿退学。

后来他发现著有行业教科书式经典作品《证券分析》一书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系教学,于是欣喜地给格雷厄姆写信。

他在信里面说没想到《证券分析》的作者还活着,希望能去哥伦比亚大学跟“大师”学习投资。

格雷厄姆很欣赏天资聪颖又爱思考的巴菲特,巴菲特也不负众望,完美继承了导师的投资理念。

3.捡烟蒂捡到伯克希尔

巴菲特在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时,其股价已经跌破8美元,但是每股的运营成本都高达16.5美元,公司看上去是片价值洼地。

但是由于传统纺织行业的没落,华尔街的投资者对这家公司非常不好看。

巴菲特当时也只是把它看作一只寻常的股票,打算耐心地持有几年赚取利润。

然而在伯克希尔的一次股权回购中,他们给巴菲特开出的价格与实际相差了0.375美元。

巴菲特一气之下大举买进伯克希尔的股票,成为了它最大的股东。

然而美国的纺织业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股票买入之后很多年,公司的股价和业绩都没有什么起色。

197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纺织业中赚取的利润只有区区4.5万美元。

1985年,巴菲特完全关闭了纺织厂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纺织业的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4.化腐朽为神奇

但是巴菲特非常聪明,他并没有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只看作一个纺织企业,而是看作一个资本支出应该取得最大收益的公司。

巴菲特在坚持不懈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保险业的“浮存金”是一项巨额低成本的现金流收入。

因为客户要先投保,把钱交给保险公司,出了事故,需要理赔的时候才会来领取现金。

保费放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可以用来投资赚钱。

于是巴菲特在研究了奥马哈的“国民赔偿保险公司”之后,利用伯克希尔·哈撒韦提供了现金流收购了它。

事实证明,今后的几十年,保险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的低成本资金,让巴菲特能够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

3

巴菲特逐渐意识到,导师格雷厄姆“烟蒂股”的投资方法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股票市场。

格雷厄姆的思想诞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有很多便宜的烟蒂股可以买,但是现在经济形势已经发生转变。

他应该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好公司,寻找业绩长期增长、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并在合适的价格买入。

这一策略的转变也深受他最好的搭档查理·芒格的影响,他们一拍即合,走上更加稳健的价值投资之路。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巴菲特选股三步曲”:

“第一步,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产业;

第二步,在产业中选择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

第三步,在优势公司中优中选优,选择竞争优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企业。”

“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不要持有1分钟”,他的投资观念被价值投资者奉为金玉良言。

他经手了大量成功的投资案例,每一个都堪称传世经典,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蓝带印花公司

他们看中蓝带印花这家公司,原因是它便宜并有“浮存金”的特性。

印花是预先付款的,而在积累足够的印花之后才兑换奖品,这期间,蓝带印花公司可以免费使用这笔钱。

巴菲特共拥有超过70000股,每股大约30美元,总投资金额约200万,到1969年变成了约900万美元。

喜诗糖果

巴菲特和芒格都对这家公司感兴趣,准备用蓝带印花公司的现金来购买喜诗糖果。

特别是芒格觉得它具有非常好的生意模式,巴菲特最终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喜诗糖果。

后来巴菲特在回顾喜诗糖果时,把它列为梦幻般的最伟大的投资对象之一。

从1972年至2007年,喜诗糖果共为伯克希尔贡献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这些资金几乎全部又用来购买其他利润丰厚的企业。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是巴菲特选股策略的典型案例。

巴菲特从买入之日起就一直坚定持有,并且屡次公开声明希望永久性保留。

从1977-2003年,16年间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从未动摇过,投资收益率高达681.37%。

吉列公司

巴菲特1989年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1991年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

2004年底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

巴菲特曾在致股东的信中说道:

可口可乐与吉列公司可说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两家公司,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他们的获利还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4

有人问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自己是因为中了“卵巢彩票”。

他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

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

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

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不可否认,巴菲特从小就展现出来的天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

1.智商超群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奥马哈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巴菲特的爷爷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爸爸与人合伙开了一家证券公司。

他从小就对数字很敏感,经常坐在家门口和朋友一起记过往车辆的车牌号。

或者打开报纸,记下每个字母在报上出现的次数。

2.财商卓越

巴菲特6岁时,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

13岁时就建立了5条送报路线,每早送出500份报纸;

14岁时用自己积攒的1200美元买下一块农场,当上了小地主;

高中时又开始经营旧弹子球机器公司,当上了小老板。

巴菲特10岁时在父亲的陪伴下第一次去了华尔街,还参观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1岁时买入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

3.信念坚定

他常常埋头阅读自己喜欢的《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从这本书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复利的魅力。

他曾发誓说如果35岁还赚不到100万,就从奥马哈的高楼上跳下去。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0岁小男孩说的话,而巴菲特就是这样的天纵奇才。

4.专注做一件事

但巴菲特的成功绝非运气使然,他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饱满的热情。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敢于从全美最好的商学院退学,他看完了当时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著作;

他每天翻阅异常厚重的《穆迪手册》,日复一日地研读上市公司财报,做到对每一个数字都了然于心。

查理·芒格曾评价说他是一部长着脚的书,他的这份专注力绝非常人能及,这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结语

巴菲特今年已经88岁,仍然每天坚持阅读6个小时,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满怀热忱地投入终身热爱的事业,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求索。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之后,结局会是怎样?

或许我们会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也或许我们不会成为任何人。

但最终,我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 END -

文末福利

听说这里送电子书大礼包?

关注公众号,回复“电子书”即可获得理财与个人成长相关的经典著作,后续还会不断更新哦~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