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顾恺之《女史箴图》箴文书法

 杨关桥 2018-05-02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旷世奇作,因其艺术水平及文物收藏价值极高,备受世人关注,学界对其相关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本文谨以大英博物馆藏本为对象,就其箴文题记书法的艺术特征进行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乃用小楷书写,虽经唐人摹写,仍颇具书法艺术性,董其昌将其作为学习之楷模,他说:“余少时为小楷,刻画世所传《黄庭经》《东方赞》。后见晋唐人真迹,乃知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既折中王子敬、顾恺之,自成一家。”同时又强调:“书楷当以《黄庭》、怀素为宗,不可得则宗《女史箴》。”董氏所论虽有过誉之嫌,但箴文题记书法的艺术性的确不容忽视。笔者以为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具唐人小楷之笔法


何为“笔法”?即指“从执笔到用笔,结合起来,总名之曰‘笔法’”(潘伯鹰语)。笔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是“书家所公认的规律”(沈尹默语),也是书法艺术特征的首要因素。就其中写字点画用笔之方法这方面来讲,《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法具备唐人小楷之笔法。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箴文题记书法带有唐人小楷中夸张起笔与折笔的笔法:夸张端部如“人”“尔”等字的“丿”画;夸张折点如“月”“而”等字“”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其次,箴文书法题记带有唐人小楷中顺势出锋和重按后提笔出锋的两种笔法:前者如“裘”“君”“爱”“庶”等字“丿”画等;而“人”“或”“夫”“之”“求”“乀”画及“子”“圣”字的“一”画(短横)等则属于后者。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再次,箴文题记书法带有唐人小楷中方折转笔的笔法:如“福”字中“口”与“田”部分的“乛”画、“星”字上面的“日”部分的“乛”画等。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最后,箴文题记书法带有唐人小楷转笔时头尾顿挫分明、方圆兼用的笔法:如“女”“千”“言”等字的“一”画(长横)和“中”字的“丨”画等。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此外,即使带有一点行书笔法的字,也能在唐人小楷法帖中找到它的出处:“正”字大概出自虞世南《破邪论序》,而“所”字则可能来源于《灵飞经》。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二)取王献之《十三行》之笔势


构成书法艺术特征的第二要素为“笔势”,其基本特征是它因书家用笔结体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沈尹默语)。如王献之传世小楷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其笔势就表现为“结字有疏有密,姿态亦正亦斜,字形忽大忽小,如‘天然不齐’,各尽字之真态”。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对照《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法,我们发现它“长直高耸、峻拔舒畅、奇逸萧散”的笔势与《十三行》一脉相承,“(《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类大令《十三行洛神赋》”的说法,诚为不虚。


(三)呈锐意临仿之笔意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笔意”作为书法艺术特征的又一要素,它是指书法作品的意趣、气韵等,并在点画的姿态和字体结构中均能有所体现。关于顾恺之笔意,张彦远(815—907)《历代名画记》是这样评价的:


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很显然,此语是张氏针对顾恺之绘画之笔意而言的,但同时他又反复强调“书画用笔同法”“书画用笔同矣”。据此,我们再对照《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法,我们不难发现:它虽整体气韵尚佳但其点画精妙程度似为不足,显然与张彦远所谓“笔迹周密”的相差甚远。因此,吴升《大观录》“沉着精妙”的评价并不准确,而《墨缘汇观》所谓其“楷法淳古端严”和董其昌称之为“古劲可爱”,这种对其“韵味”的肯定比较符合情理。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的初步推断是:第一,《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法并非钩摹,而是临仿。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多得古人位置,而易失古人笔意”(姜夔《续书谱》)。第二,该箴文题记书法是摹完整图以后分段临仿而成。细看原画卷我们发现每段画卷左边都隐约有条用以隔断的竖线,然后右边就是下一节箴文题记书法,“先画后书”之用意可谓明矣。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唐宋时“虚左空右界画而后书”的规则,而临摹者受当时这种绘画时风的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由此,《大观录》所谓“箴分八段随图之空隙处以书”同其“沉着精妙”的评价一样有悖事实,不足为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此篇箴文题记书法应该是唐人的临仿之作,因为“唐人临晋字,锐意模仿以显晋笔,必然矜持。又唐人习染唐法,临晋字也会不自觉地掺入唐人写楷书的习气”。如此而言,《女史箴图》箴文题记书法以上三个艺术特征也就不难理解了。(本文节选自张胜利《顾恺之〈女史箴图〉箴文书法初探》)


延展阅读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宋摹本欣赏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宋摹本(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女史箴图》卷(宋摹),东晋,顾恺之绘,纸本,墨笔,纵600.5厘米,横27.9厘米。

  

《女史箴》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文字内容是关于女子的德行操守,以教化训诫为目的。顾恺之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原为清宫旧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此卷为宋人摹本,全图有画11段,分别为“樊姬感庄”“卫女矫桓”“冯婕妤挡熊”“班婕妤辞辇”“防微虑远”“知饰其性”“出其言善”“灵监无象”“欢不可以渎”“静恭自思”“女史司箴”。本卷为白描人物,笔法流利,线条细劲连绵,比高古游丝描又多了几份挺健,更接近李公麟一派。人物形象有古意,此卷宋摹本较唐摹本画面内容多两段,对了解《女史箴图》母本及其流传,以及早期人物画法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首为乾隆帝御书“王化之始”四字,后有包希鲁、谢询、张美和、赵谦等题记。本幅钤乾隆、嘉庆、宣统、梁清标等印22方。《石渠宝笈初编》卷32、35著录。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卷 宋摹本(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新媒体编辑:黄诗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