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丕学驴叫有何深意?

 飓风居主人 2018-05-02

 

 

建安二十二年王粲去世,曹丕亲临哭吊。《世说新语·伤逝》里说:“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哀,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这事在当时传为佳话,后来人们一直只当笑谈。

 

可是我最近在网上浏览,却看到有人提出、曹丕的那声驴叫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为什么呢?他们说,因为曹丕当时虽然还只是魏王世子,但他后来是做了魏文帝的。既然是帝王,那么他的每一举手投足,每每发出一点声响,都应该是有深意的。更何况曹丕发出的声音又绝对非同凡响,不是人言,不是鸟语,而是驴叫。在中国古代83个王朝、559个帝王中,居然能发出驴叫声的,唯有他一人。哪怕他只叫了一声,也是千古绝响,余音绕于人寰,万世不会泯灭。因此,曹丕的那一声驴叫,就一直轰响着我们的耳听,让人感觉着它应该大有深意。

 

那么,曹丕学驴叫的深意到底何在呢?一些网友的帖子大致表达了如下几种看法:

 

一是认为驴叫声高亢激昂而抑扬顿挫,故曹丕学而倡导之。据有满族皇家血统的大学问家启功先生说,这驴叫还符合汉语发音“四声”的规律,它开头的打滚嘶鸣是按照平、上、去的声调发声的,而最后的响鼻就是入声。因此,魏晋时代很多高人雅士都喜欢听驴叫、模仿驴叫,但闻驴叫就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伴随着它的节奏手之足之舞之蹈之。王粲是当时的大名士,当然也有这样的癖好,而且肯定是学驴叫的高手。所以他死后,曹丕要大家用这种方式来表示悼念。而贵为王子储君的曹丕亲口带头一叫,其倡导的力度当然是很大的,王公贵族及士大夫贩夫走卒必然竞相模仿,蔚为一种时尚,从此魏国朝野,到处都响彻着这种高亢激昂的声音。

 

他们认为曹丕学驴叫的另一种深意,是为了表示对王粲这种文人的团结和尊重。而这一层,就涉及到网议对于王粲为什么喜欢学驴叫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说当时的一些高人雅士之所以喜欢学驴叫,其实并非因为向往高亢激昂,而是如同竹林七贤放浪形骸一样的搞怪。王粲可是家世显赫、又得到东汉大学问家蔡邕高度赏识的名士。据说王粲初访,蔡邕闻报急忙起身,居然“倒履相迎”,后来还把藏书留给他。至于蔡邕是否有意将女儿蔡文姬许配给他,郭沫若没有考证,那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曹操把蔡文姬弄回来的时候,王粲已然去世了。但是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并不受待见,所以就经常像驴一样嗷嗷叫。因为驴是西汉才从北非传到中国的,开始因为珍稀物贵,甚至被汉灵帝等皇室当做宠物豢养,后来由于繁殖众多而下贱了,居然被野人弄来负重或当脚力。王粲写《登楼赋》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当阳两河口一带,古来民众就喜欢养驴。王粲是用学驴叫来表达自己遭际的愤懑。曹丕随他父亲曹操征战到了荆州,结识了王粲对这位喜欢搞怪的问题文人很是友好,而且在他死后还用其搞怪的方式来悼念,而且还亲口学他的搞怪,其深意自然在于表示对各种文化人士广泛团结的政治胸怀。

 

另一种解释,是说在王粲看来,驴是一种负重载物拉磨或当脚力的牲口,比马老实,比牛灵活,他是用学驴叫来表示自己会像驴一样为曹氏王室服务,绝不会像孔融、杨修那样张狂。事实上,王粲投靠曹营以后,不但诗文由沉悒变得昂扬,而且还主动参与幕府,经常献计献策,确实形同毛驴。再则,他的驴叫声也有助于消解自己的声望,避免因出头冒尖而遭受权斗的嫉恨和打击。如果这种解释成立,那么曹丕用学驴叫来悼念他,其深意就不言而喻,而且深不可测了。

 

以上只是些网议,当然是见仁见智。在本读书人曹宗国看来,如果说曹丕学驴叫一定有什么深意的话,恐怕主要还在于向文学致敬。因为这学驴叫乃是一种很文人的方式,而那驴叫声也如同美声唱法,的确很有些高雅文学的气质。曹丕不仅是唯一学驴叫的千古一帝,也是唯一真正深谙文学,亲自担纲文坛领袖的古代帝王。

 

我们知道,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此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其中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赞扬王粲说“粲长于辞赋。干(徐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

 

所以,曹丕的那一声驴叫,既是一代文坛领袖对其重要作家王粲最深切的哀悼,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奏鸣曲中一声别致的长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