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药带疗法 药带疗法是把药物加工后,装入如腰带样的布袋中,缠缚于腰部或其它部位,以此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简便、无痛苦。历代虽无专著记载,但在明清时期,已有一些医家著作论及本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记载:“肾虚腰痛,用酒炒黑豆,荷包作腰带缠腰”等。现代也不乏临床应用有效的报道。
[基本内容]
一、药物的选择与加工。
1.根据疾病的不同性质,辨证选取药物。
2.将所选的药物粉碎后,装入细长如带的布袋中,制成药带。
3.根据疾病的需要,也可将药物加热应用。
二、操作方法
1.根据疾病的不同,将药带系于腰中或其他病变部位。
2.如用热药法,可准备两个药带,轮换使用。
3.一般5-7天换药一次。
三、治疗机理
本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发病部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本疗法能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邪去正安,对于局部气血瘀滞、湿热阻络的疾病,疗效更为明显。
[临床应用]
由于药带疗法的治疗部位局限,本疗法的临床应用多适用于腰部以下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盂肾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一、慢性结肠炎
l.取苦参18克,黄连9克,黄柏、白芨各15克,将上述药物粉碎炒热,制成药带,缚于少腹部,3-5天换药。
2.取赤石脂、禹余粮各20克,干姜10克,粳米15克,共研碎末。用法同上。
3.取石榴皮30克,白鸡冠花25克,白头翁、白芨、木槿皮各15克,秦皮、黄柏各12克,黄连10克,仙鹤草20克,共研细末。用法同上。
4.取苍术、白术、生薏仁各20克,党参、山慈菇、煨肉豆蔻、黄芪、白芍各15克,炒扁豆、败酱草各10克,柴胡、升麻各9克,芡实30克,共研碎末,用法同上。
5.取淫羊霍、乌药、赤石脂、禹余粮、煨肉豆寇各15克,附子、刺猬皮、降香、硇砂、五倍子、石榴皮各10克,共为细末。用法同上。适用于脾肾两虚型慢性结肠炎。
6.取青皮、陈皮各12克,白芍12克,防风、柴胡各10克,炒薏仁、白术各15克,茯苓20克,共研碎末。用法同上。适用于肝郁气滞型慢性结肠炎。
二、慢性肾盂肾炎
取萆薢、桃仁、红花、乌药、银花、瞿麦各10克,车前子12克。金钱草15克,败酱草15克,刘寄奴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共为碎末,制成药带,缚于少腹部或腰腹部。此法也适用于泌尿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