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墙子河上的众多桥梁

 网罗天津卫 2018-05-02

  旧时架在德国租界兵营(现海河中学)前墙子河上的木桥(20世纪30年代摄)。

  1956年明信片上的黄家花园桥,系钢筋水泥桥。栏板处加铁栏杆,河面上有一排游船。

  清咸丰九年(1859),为防止捻军入津,在原天津城西部、南部挖壕筑墙,称墙子。壕沟成河环于墙外,故称墙子河。墙子河北起红桥区小西关通南运河,向东南在长江道与红旗河交汇,再折向东经南丰路,在海光寺处与卫津河交汇,继续向东沿南京路至海河中学附近入海河。墙子河全长18公里,宽8米,水深1.2米。由于沿途不断有污水排入,水质逐渐变黑变臭,至解放前成为天津的龙须沟。解放后曾多次清淤整治,水质有所改善,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在河中放置游船,供人荡舟游览。其后河水又被污染,到70年代修地铁,墙子河南京路一段填平,以后海光寺以西长江道段也陆续填平。近年来,墙子河遗留河段经彻底改,成为今日津河的一部分,已重现轻舟绿水的景观。

  墙子河上至少建了20座以上的桥。曾有记载说是18座,然而我收藏的20世纪30年代、40年代、60年代的天津地图明确标明,海光寺至解放南路段即有19座桥梁。而且几张地图桥梁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这些桥梁建筑时间较早,以后只进行了重建、加固、加宽等整修工作。小时候我住在滨江道附近,因去西开教堂后买蛐蛐、买鸟,常路过教堂桥,还清楚地记得桥两侧铸铁栏杆和栏杆顶部油黑的扁铁,因被众多人触摸,感觉滑腻腻的。中学时到一中上学,每天都要穿过墙子河,经常走的桥有张庄大桥(营口道、赤峰道与南京路交汇处)、耀华桥、河北路桥、山西路桥(又称黄家花园桥)、锦州道桥、鞍山道桥等。那时锦州道桥还是木头桥,其他桥梁多为水泥桥。比较宽阔的桥梁有鞍山道桥、张庄大桥、湖北路桥等。桥栏杆有铸铁的,水泥的,也有水泥柱加铁栏杆的。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