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伍哥snowball: 碧水源

 learnmachine 2018-05-02

讨论一个公司不是仅仅看他的收入利润现金流而是挖掘他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思考他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得到承认

很遗憾虽然碧水源有核心竞争力膜技术但市政和管网业务治理黑臭水体业务光环境业务已经超过了污水处理业务作为拥有膜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却在实践中不得不去PK市政管网等业务后者要求的是项目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

碧水源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弱化 但在它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已经难以给它带来竞争优势这体现在负债率的上升ROE的下降营业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的下降上随着扩张的继续它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持续弱化直到工程类业务停止扩张恢复到它的水处理业务上来但是住建部关于厂网一体化的要求使这一不利于碧水源的趋势将延续

1. 首先看ROE和资产负债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在逐渐降低的而20152016年分别增发61.87亿元和11.22亿元但是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依然飙升

2017年ROE略有回升但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Anyway已经摆脱了一路下滑的局面

它的ROE和资产负债率走弱与其承担的市政和给排水工程业务增加是相关的

2. 看收入盈利及其质量



从主营业务收入盈利来看增长稳定

2011-2015年2017年的经营现金流和扣非净利润是能够匹配的说明赚到的利润是真金白银真正把钱拿回家了

但2016年出现了明显的不匹配应该是工程步子迈的太大收入虽然确认了但回款没到位2017年的经营现金流超过利润说明16年没收到的工程款在17年到账了

从季度数据看怎么看都像是施工企业四季度的回款力度颇大而且利润确认也主要在四季度它真的像自己宣称的那样是个服务商嘛

查询历史数据这两个特点在之前年度就存在说明其商业模式没有变化只不过在2015年后借助PPP的东风做了增发加了杠杆有更多的钱去投PPP项目把原有模式的规模扩大了

说到PPP项目插句话一定要有钱有20%-30%的资本金这对于碧水源来说是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获得的剩下的钱就是银行贷款了所以碧水源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飙升2015年虽然下降但当年它融资了61.87亿啊几乎是又增发了一个碧水源

这种扩张方式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尤其是中小股东的角度应当非常反感——资产的盈利能力在下降而经营风险却在上升当然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可就不这么看了——公司规模做大了嘛大公司的管理者多有面子而且规模大了个人收入当然也该增加而站在大股东的角度看虽然股权被稀释但自己还是控股股东能控制的资源更多了

3. 看竞争力

       可以看到在三项费用比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从2012年到2017年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是在逐年下降的说明其竞争力盈利能力在下降规模是大了但竞争力在变弱这种变弱在2016年特别明显

从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主要是市政和给排水工程业务大幅度增加而这一块的利润率太低


4. 看成长性

151617年保持高增长高增长的来源是通过增发做大净资产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率做大总资产以PPP模式将增加的资产落到项目上而非留有现金不过总能看到其利润增长速度不如主营收入增长速度anyway这么多年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厉害的——只不过增发导致每股收益被摊薄了

5. 看募集资金投向

1没有看到它所谓的云水模式武控模式给他带来了什么业务倒是收购久安市政完善了它的产业链后文会显示BTEPCBOT项目撑起了碧水源的营业收入

22015年年报显示首发上市时募集的资金244,427.80 万元已经花完了膜组器扩大生产及其研发技术服务与运营支持中心项目累计投入17,834.99万元超/微滤膜系列产品生产线累计投入28,010.63万元剩下的钱都用来对外设立子公司了从这个投向来看它真正投向自己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膜技术的部分不多只占20%

2015年又通过增发募集资金618,696.96 万元2016年再次募集资金这两笔资金计划全部投到项目上目前已经花的差不多了anyway工程款收回来他可以滚动往外投

6. 主营业务收入状况

这组数据显示几个事情

1光环境解决方案是刚被收购的良业环境做的贡献也许将来会有进一步扩大但这和碧水源强调的膜技术核心竞争力无关

2净水器销售带来的收入和利润规模太小而且从发展速度上说也并不快可以不讨论了

3市政和给排水工程的利润率一直在下降从2014年的25%下降到2017年的8.28%说明这一块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好在碧水源发现这个事情2017年这一板块的业务量比2016年有所减少但依然有36亿确实干工程碧水源不可能比建筑施工类国企例如葛洲坝有优势这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4可怕的是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在2017年的显著下降各地污水处理费不一样以北京为例1.36元/吨碧水源的污水处理能力在2500万吨/日按1元/吨污水处理费算全年收入大约在91亿当然这只是显示碧水源的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收的是污水处理的服务费而非一次性工程收入因为2016年它的污水处理能力就接近2500万吨/日而当年这一块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44.9亿

那么细思极恐的一件事情就来了2016年的污水处理服务费是44.9亿元利润率47.5%2017年的污水处理服务费是88亿元利润率是34.26%那么2017年当年新增污水处理业务带来的收入是43亿元利润率只有20%

虽然有研报指出2017年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这一用词被换成了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由于有大量的黑臭河治理等业务被放到这一块原先是放在市政业务的拉低了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但是如果把环保业务还原到市政业务那可以看到真正体现碧水源核心竞争力的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业务量已被市政和给排水工程超越而后者利润率很低

7. 碧水源的定位首先是个膜技术公司其次是水务环保公司但从会计核算上看它的收入主要来自工程BTEPCBOT2016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为88.9亿元而当年EPC项目确认收入84亿元2017年碧水源的营业收入为137.7亿而当年EPC项目确认收入为146亿

当然它做完水厂建设之后就转入水厂运营所以长期来看水厂运营是通过水厂建设不断做的积累而水厂建设是一次性的所以可能造成建设期间收入很高长期来说还是靠水厂运营带来稳定收入

8. 碧水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膜技术但收入主要靠BTEPCBOT项目这本身是没什么以前它以上述模式建设水厂由政府回购或长期经营收费盈利的项目或资产是水厂依托的技术是膜技术也就是碧水源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有厂网一体化的要求而网的投资占污水处理系统投资的70%-80%这就迫使碧水源接受毛利率很低的市政和给排水管网业务可能做10个亿的水厂投资需要配套做30亿乃至40亿的管网投资这就无法体现出碧水源膜技术带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如果BOT项目的建设投资在建设期结束就得到回报那还好说但如果对管网也进行考核长期按绩效付费则碧水源的核心竞争力在污水治理项目中立刻弱化财政部要求新入库的项目里建设投资的至少30%要做基于绩效的支付那么对于70%投资额的管网部分如果有30%要做绩效支付这对于碧水源这样一个膜技术公司而非管网运营公司可就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网的投资回报是如何确认的以及今后的政策导向这是能否投资碧水源的关键

9. 对碧水源的家用净水业务我并不看好不指望这一块有什么爆发点

就算一千万家庭使用又能有多大的营收呢

确实从净水器销售的业务收入上也体现出技术低增长慢的特点

10. 收购良业环境目前还看不明白希望它别仅仅因为良业的行业好就介入这是分散核心竞争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