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越浓效果越好吗?关于自煎与代煎中药的疑问,答案都在这里了!

 朱1971 2018-05-02


     自古至今,中药汤剂都是中医治病用药强而有力的武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汤剂也在不断改进,过去那种医生开方,病人取药回家煲药的时代也有了变化。

    例如现在许多医院和中医诊所都有提供代煎中药送到家服务,让许多人倍感欢欣鼓舞,感觉喝中药也能像服用西药那样方便,不再像过去需要“自己煎药、担心药效”那样麻烦了。


 确实代煎中药有很多好处,比如避免繁琐操作、节约时间、储存与携带方便、剂量均匀、溶出率高、清洁卫生等。但对于一些常年喝中药的老病号来说,他们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关于代煎中药与自煎中药的疑惑。

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1

关于药液颜色问题

    经常有病人问为什么总感觉代煎中药颜色看上去比自己煎的要浅?代煎中药的颜色浅是因为药质不好吗?

不是。

 首先影响药液颜色深浅的因素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氧化反应:

自己煎药方式一般是药材直接置于煎药锅内煎煮,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药材中的蒽醌、黄酮、酚类、色素及金属离子等很容易发生氧化、水解反应,造成药液颜色加深。而代煎中药在煎煮的过程中能够降低氧化、水解等反应发生的机会,所以煎出的药液颜色就浅一些。

    过滤:

自己煎药得到的药液一般是一种混悬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逐渐析出许多沉淀及药渣,加之手动过滤往往不彻底,颜色看上去也会比较浑浊。而代煎中药煎煮出来的药液是趁热经多层过滤并封装,沉淀及药渣很少,所以药液颜色浅一些。

     煎煮时间:

许多人认为煎煮时间越久,有效成分溶出越多。殊不知凡事不能一概而论,煎煮时间过久反而会增加药材中许多无用成分的溶出,表面上觉得颜色深了,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杂质溶出多了。

      其次煎药器具、药材本身属性、人为因素等也都可影响药液颜色深浅。此外,不能简单以颜色深浅来判断代煎汤药质量的好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也。”

     由此可见,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煮药物的用具、水量、火候、时间和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

 2

关于药液浓度问题

    经常有一些病人会要求药要浓煎,原因是认为浓煎药效才会更好。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的人自己在煎服中药时,觉得中药苦涩难咽,就把中药长时间煎煮,药液煎得很浓,药液仅剩一点点,但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煎煮一段时间后,当药液达到一定浓度(药液中有效成分浓度与药材中的相同)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煎煮,也只是把水分蒸发掉了,不会增加药液中的有效成分。

   其次,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芳香化湿药等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三是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煎煮时不要把药煎得太浓,一般每次煎煮药液量不能少于200毫升,儿童药量低,每次药液量也不能低于120毫升。

3

关于自煎中药注意事项 

浸泡

将药材去除包装后置锅中,加水至超过药面2至5厘米(重点:不计漂浮药物),搅拌均匀,浸泡30分钟以上。

时间

解表、清热、芳香化湿类药宜用大火煮沸后,再中火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宜用大火煮沸后,再小火慢煎40——50分钟。


特殊煎法(遵医嘱)

 先煎:

毒麻类如附子,半夏等等,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因质地坚硬而难煎出有效成分,应打碎先煎,煮沸10~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

 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发挥效果,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其效成分走散,如薄荷、砂仁,苍术,等。

  包煎

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药用薄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中煎煮,如滑石粉、车前子等。

   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为保存其有效成分,需另炖或另煎。如人参片,红参片等隔水炖3小时。

  烊化(另溶):

胶质、粘性的大的药材,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先单独加温熔化,再加入去渣后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熔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材以冲服为宜。如牛黄、三七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