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十日谈:程砚秋与天津

 网罗天津卫 2018-05-02

  程砚秋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京剧艺术革新家。他从1922年在天津初试新声,到1954年最后一次来津,32年的舞台献艺,鲜明地展示出他的艺术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开始是艺术上的继承、模仿时期。程于1922年8月首次来津在新明戏院演出,带来了《法门寺》、《弓砚缘》等剧目。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程艳秋(程于1932年元旦始改砚秋),主要是继承传统剧目,他不仅上演青衣戏,也同时上演一些花衫戏,还没有形成以悲剧见长的独树一帜的程派艺术。

  然而,只不过两三年时间,1925年之后,程再度来津露演,便当刮目相看了。当时,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罗瘿公十分赏识程的表演,遂为程编写《金锁记》、《青霜剑》、《红拂传》、《鸳鸯冢》等剧。程将这些戏带来天津,引起观众的注目。此时,程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京剧旦角独具风格的一种流派。他的演唱,讲求旋律的优美与韵味的隽永,程的声腔低回婉转、深沉含蓄、跌宕起伏、节奏多变,特别是悲剧,于凄楚哀怨、缠绵悱恻中别具一股刚劲,被观众公认为“程腔”。

  1924年罗瘿公病逝,接替罗为程编剧的是金仲荪。金仲荪编写的《文姬归汉》与《荒山泪》最负盛名。《文姬归汉》于1926年3月来津在明星戏院上演,极博佳评。在《文姬归汉》剧中,程在唱腔创造上打破了唱词格律的束缚,他将“胡笳十八拍”原词长短句,谱入上下句对称的京剧[二黄慢板]中,演唱得哀婉动人。《荒山泪》一剧中“夜织待夫”一场,大段[西皮慢板]转[二六]的唱腔,唱得回肠荡气,凄凉哀怨。

  但是,标志着程砚秋艺术最为成熟圆满的戏,应属《锁麟囊》。此剧由戏剧家翁偶虹编写,1940年4月29日在上海首演,轰动一时。转年1月初,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公演。这个戏是程砚秋一生最为拿手的名剧,有着“集程派唱腔大成”之称。程砚秋在第一个重点场“避雨赠囊”那场戏里,一段[二六]转[流水]的唱腔,演唱得洒脱俏丽,特别是“忙把梅香低声叫”一句的颤音,更如峰回路转,宛转跳跃,多姿多彩。随后在“寻球认囊”中,薛湘灵因登州大水遭难,无奈在莱州卢员外宅内任仆妇,程砚秋以凄凉的二黄唱腔,感慨万端地道出人物的心情。随着程砚秋的咏唱,将观众带进悲剧性的情境之中。

  程派艺术除歌唱以外,也把身段动作与舞蹈技巧当做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薛湘灵陪卢公子玩球,没想到卢公子将球抛上楼,公子逼她寻找,程砚秋此时边唱边舞边上楼,但见他水袖舒展,如翼如帆,随之,连续转身,翻抖水袖,在动作节奏变得快速之时,他蹲身、摆臂、扭腰、翻腕,双袖不停翻飞。这一系列繁复的舞蹈动作,做到形神相融,圆顺柔美、揭示出人物寻球过程中的内心视象,从而增添了人物行动的真实感与艺术的感染力。(王永运)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