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宏佛塔

(2018-04-29 10:35:18)
银川市区西北20公里处的贺兰县潘昶乡王澄堡村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村落,村南有一处废寺,寺中孤零零矗立着一座饱经风雨已残损不堪的古塔。因塔体下沉造成倾斜劈裂和局部坍塌,被人戏称为“比萨斜塔”。在当地的老百姓口中,这座无名塔早已约定俗成地被唤作“王澄塔”。1991年,中国考古学会对外发布了“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我国首次评定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在这份沉甸甸的榜单中,“王澄塔”赫然在列,与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山东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河南殷墟郭家庄160号墓等重大发掘并列。一切,皆源于一座西夏古塔---宏佛塔。1990年初,国家文物局投资近百万元,按拆除重建方案对这座俗称“王澄塔”的残塔进行修缮。在清理过程中,于刹座天宫内出土了一大批残朽的西夏文物。国家文物局聘请了著名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这批文物有西夏绢彩佛画幅、彩塑佛像罗汉、西夏文佛经雕版等,其中绢彩画《炽盛光佛图》、《玄武大帝图》都是宫廷艺匠的力作,是我国已发现的同类题材佛教艺术品中的精美之作。其中,就有带着无限神秘色彩的“流泪佛头像”。(以上摘自网络)
从平罗田州塔到贺兰宏佛塔,往南走乡村小道只要20多公里,不过我还是选择了路况更好的滨河大道,多绕了十来公里,但开得安心。宏佛寺在一座空旷的院子里,院门半掩着,刚好够我的车子开进去。院内没有其他建筑,院中间,宏佛塔孤零零地矗立着。没人看门,没人收停车费,没人卖门票,除了我,没有任何人,这回连狗狗都没,看来我又是包场。
博友安东老王说宏佛塔是组合式塔,下半部分是三层八角密檐式砖塔,网上也有说是楼阁式,上半部分是覆钵式喇嘛塔,属汉藏组合,下汉上臧式。下半部分一层不是特别高,二三层的高度与一层相差不是特别大,看比例是楼阁式的。不过整个下半部分只有一层正南有个券门,二三层均未有门窗,且出檐很宽,下檐包括三皮砖叠涩在内一共有十皮,上檐是六皮,檐高就有一米多,看风格是密檐式的。上半部分的覆钵式很明确,也分三层,底层是塔座,三层十字折角形束腰须弥座,略收分;二层是塔身,塔身的覆钵与大多覆钵式塔塔身上宽下窄形状不一样,呈下宽上窄形,是由下往上逐渐收分的,网上有说覆钟形,有说宝瓶状。塔身上没有一般覆钵式塔常有的焰光门,但多了一圈圈的多层腰线,不知道是什么学名,反正很好看;顶层为十字折角束腰座与多层砖砌相轮结合的塔刹,刹顶伞盖上是两宝珠。宏佛塔最特别的下半部分塔檐的设计,檐下有平板枋,枋与檐之间是斗拱,一斗三升麻叶式,转角一朵,补间两朵,枋下对应斗拱的位置是两皮砖高的半圆形仿木柱。檐上也有平板枋,枋上也有斗拱,同样的式样,同样的转角一朵、补间两朵,斗拱上是平座,平坐上有砖砌双层栏杆,枋下与檐之间则是同样的两皮砖高的半圆形仿木柱。所以尽管宏佛塔的下半部分的二三层没有门窗,但是让人感觉像是有外围廊的。平板枋、平座、栏杆,像是一条条漂亮的腰带围在塔身上。
宏佛塔修复前照片(转自安东老王博客)
宏佛塔天宫文物:炽盛光佛图1(西夏博物馆馆藏)
宏佛塔天宫文物:炽盛光佛图2(西夏博物馆馆藏)
宏佛塔天宫文物:流泪佛头像(宁夏博物馆馆藏)
宏佛塔天宫文物:西夏文佛经雕版(宁夏博物馆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