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汉译经文2.天子相应 1.初品 相应部2相应1经/迦叶经第一(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迦叶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迦叶天子对世尊这么说: 「世尊!你说明了比丘,但没有对比丘的教诫。」 「那样的话,迦叶!请你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他应该学善语,与沙门的训练, 单独的座位与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静的。」 这就是迦叶天子所说,大师认可。 那时,迦叶天子心想: 「大师认可我了。」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天子」(devaputto,逐字直译为「天+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年轻的神」(the young deva)。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2经/迦叶经第二(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站好后,迦叶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比丘应该是心解脱的禅定者, 如果希望心的到达, 了知世间的生灭后, 他是善心的、无依着的。」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心的到达」(hadayassānupatt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心的到达,热中于他的利益」(the heart's attainment, Bent on that as his advantag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阿罗汉果」,这也是他的「利益」(ānisaṃsa)。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3经/摩伽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摩伽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摩伽天子以偈颂对世尊说: 「切断什么后睡得安乐?切断什么后不忧愁? 哪一法的杀害,乔达摩同意?」 「切断愤怒后睡得安乐,切断愤怒后不忧愁, 阿修罗的征服者!端蜜而根毒之愤怒的杀害,圣者称赞,因为切断它后不忧愁。」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天子」(devaputto,逐字直译为「天+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年轻的神」(the young deva)。 「阿修罗的征服者」(vatrabhū),另译为「帝释天;天帝释」。按:「摩伽」(Māgha),为天帝释的别名,参看《杂阿含1105经》、《杂阿含1106经》。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4经/摩伽大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站好后,摩伽大天子以偈颂对世尊说: 「世间中有多少灯火,经由它们而世间变得明亮? 我们来问世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 「世间中有四种灯火,第五种没被发现, 太阳在白天照亮,月亮在晚上发亮, 而火,在白天与晚上,到处变得明亮, 正觉者是照亮者中最胜的,那是无上的光明。」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以偈颂」(gāthāya,原形gāthā音译为「伽陀」,或简为「偈」),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诗」(in verse)。巴利语之偈颂,对音节数目与音韵有其一定的规则,中文的「诗赋」与之相当,古汉译都以「诗」的形式翻译,而比对菩提比丘长老的英译,常发现其对有些字,乃至句的顺序与原文大不相同,作了大幅更动以译出其真正的含意与韵味,译者对两者均无力涉略,只能按原文直译,不去琢磨所译的字数与音韵了。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5经/大嘛哩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当夜已深时,绝佳容色的大嘛哩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大嘛哩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这应该被婆罗门做:不疲倦之勤, 以舍断诸欲,因为那样,不希望存在。」 (世尊:「大嘛哩!」) 「对婆罗门来说,没有应该作的, 因为婆罗门应该作的都已作。 只要在河中未得立足处,人以全部的肢体努力, 但凡得到立足处后站在陆地上者,他不[需]努力,因为他已到彼岸。 大嘛哩!这对婆罗门,对烦恼已尽、明智的禅定者是个譬喻, 到达生死的结束后,他不[需]勤奋,因为他已到彼岸。」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为婆罗门事(SA.1311)」,南传作「这应该被婆罗门做」(Karaṇīyametaṃ brāhmaṇ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应该被婆罗门做」(This should be done by the brahmin),并解说,这里的「婆罗门」指「阿罗汉」,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位天子相信阿罗汉的责任未了,必须继续努力,佛陀为纠正他而反驳,这是三藏中佛陀对努力的仅有批评。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6经/迦么大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站好后,迦么大天子对世尊这么说: 「世尊!难做,世尊!非常难做。」 (世尊:「迦么大!」) 「他们也做难作的,持戒、得定的有学人,坚定的, 对已进入无家者来说,是满足的、带来乐的。」 「世尊!难得到的,即:满足。」 (世尊:「迦么大!」) 「他们也得到难得到的,乐于心寂静者, 他们的心,日夜都乐于修习。」 「世尊!难定的,即:心。」 (世尊:「迦么大!」) 「他们也定难定的,乐于诸根寂静者, 他们切断死神之网后,迦么大!圣者们走去。」 「世尊!道路是难走的、不平的。」 「在难走的、不平的之中,迦么大!圣者们也走, 非圣者们在难走的、不平的之中,头向下倒下, 圣者们的道路是平的,因为圣者们在不平中是平的。」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7经/般阇罗健达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站好后,般阇罗健达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广慧者确实发现了,在障碍中的空间, 觉了禅的佛陀,是独处者的人牛王;牟尼。」 (世尊:「般阇罗健达!」) 「即使在障碍中他们发现,为了获得涅槃之法, 那些获得正念者,那些完全善得定者。」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愦乱之处所;愦乱法(SA.1305);在家缠众务(GA)」,南传作「在障碍中」(Sambādh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禁闭中」(in the midst of confinement),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五盖」或「五欲」,本经指前者(按:对照「空间」,指禅定来说)。 「空间」(okās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间隙;空间」(opening),并引注释书的解说,是「禅定」(jhāna)的另名,并引注释书的解说,那位天子获得了初禅的幸福感而赞美,佛陀告诉他应该还要从正念经由毗婆舍那到涅槃。 「是独处者的人牛王」(paṭilīnanisabh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移到旁处(抽离)的首席公牛」(The withdrawn chief bull),并引注释书的解说,「人牛王」指世尊,当比丘舍断「我是」之慢时,被称为「独处者」。按:「独处者」(paṭilīna),另译为「退去者;无滞著者;远离者」。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8经/保护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保护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保护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些偈颂: 「努力之后切断流,请除去欲,婆罗门! 未舍断欲,牟尼不到达单一性。 如果做应作的,应该坚固地努力, 因为松懈的游行者,只散播了更多的尘垢。 恶作不被作是较善的,恶作之后懊恼, 善作被作是较善的,作了后不后悔。 如错误地握茅草,只有手被割伤, 恶执取的沙门法,牵引到地狱。 凡任何松懈的行为,凡被污染的誓戒, 起疑念的梵行,那没有大果。」 这就是保护天子所说,说了这个后,保护天子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那时,当那夜过后,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这一夜,当夜已深时,绝佳容色的保护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来见我。抵达后,向我问讯,然后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比丘们!保护天子对我这么说: 『努力之后切断流,请除去欲,婆罗门! 未舍断欲,牟尼不到达单一性。 如果做应作的,应该坚固地努力, 因为松懈的游行者,只散播了更多的尘垢。 恶作不被作是较善的,恶作之后懊恼, 善作被作是较善的,作了后不后悔。 如错误地握茅草,只有手被割伤, 恶执取的沙门法,牵引到地狱。 凡任何松懈的行为,凡被污染的誓戒, 起疑念的梵行,那没有大果。』 这就是保护天子所说,说了这个后,保护天子向我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比丘们!请你们学习保护天子的偈颂,比丘们!请你们学得保护天子的偈颂,比丘们!请你们忆持保护天子的偈颂,比丘们!保护天子的偈颂具利益,是梵行的基础。」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天子」(devaputto,逐字直译为「天+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年轻的神」(the young deva)。 「到达」(upapajjati,原意为「往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到达」(reach)。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9经/月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月天子被罗侯阿修罗王抓住。 那时,月天子一边回忆着世尊,一边说这偈颂: 「礼敬你,佛陀!英雄!处处已挣脱, 我被囚禁了,请成为我的归依。」 那时,世尊以偈颂对罗侯阿修罗王说关于月天子的事: 「月已归依如来、阿罗汉, 请释放月,罗侯!诸佛陀对世间是怜愍的。」 那时,罗侯阿修罗王释放月天子后,形色匆忙地去见毗摩质多阿修罗王。抵达后,惊慌、身毛竖立地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以偈颂对罗侯阿修罗王说: 「罗侯!为何释放了月而匆忙地来呢? 形色惊慌地来了后,你为何惊恐地站着?」 「我的头会破裂成七片,活着时会得不到安乐, 如果在佛陀诵偈颂时没释放月。」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0经/日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日天子被罗侯阿修罗王抓住。 那时,日天子一边回忆着世尊,一边说这偈颂: 「礼敬你,佛陀!英雄!处处已挣脱, 我被囚禁了,请成为我的归依。」 那时,世尊以偈颂对罗侯阿修罗王说关于日天子的事: 「日已归依如来、阿罗汉, 请释放日,罗侯!诸佛陀对世间是怜愍的。 当日轮生起时,祂是在黑暗中带来光者, 罗侯!当行于虚空时不要吞掉日,请释放我的日。」 那时,罗侯阿修罗王释放日天子后,形色匆忙地去见毗摩质多阿修罗王。抵达后,惊慌、身毛竖立地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以偈颂对罗侯阿修罗王说: 「罗侯!为何释放了日而匆忙地来呢? 形色惊慌地来了后,你为何惊恐地站着?」 「我的头会破裂成七片,活着时会得不到安乐, 如果在佛陀诵偈颂时没释放日。」 初品,其摄颂: 「二则迦叶与摩伽,摩伽大、大嘛哩、迦么大, 般阇罗健达、保护,以月、日,他为十则。」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我的」(pajaṃ mamaṃ,直意为「我的人;我的子孙」),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的孩子」(my child)。 ------------------------------------
------------------------------------ 翻译 汉译经文2.给孤独品 相应部2相应11经/郑地么瑟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郑地么瑟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郑地么瑟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他们确实将到达平安,如鹿在无蚊的沼泽, 诸禅具足后,是专一的、明智的、正念的。」 「他们确实将到达彼岸,如鱼在切断后的网, 诸禅具足后,是不放逸的、舍弃过失的。」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舍弃过失的」(raṇañjah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抛弃了瑕疵」(with flaws discarded),并引注释书的解说,raṇa一般译为「诤;争论」(nonconflict or without conflict),巴利语的注释者们一贯地注解它为「尘染 (烦恼)」(raja-kilesa)。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2经/毗纽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毗纽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那些侍奉善逝的人类,确实是快乐的, 在乔达摩的教说中努力,他们不放逸地学。」 (世尊:「毗纽!」) 「当教诫之句被我教说时,那些禅定者随学, 他们时时不放逸着,不会在死亡的控制下。」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3经/长杖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长杖天子使整个竹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长杖天子对世尊这么说: 「比丘应该是心解脱的禅定者, 如果希望心的到达, 了知世间的生灭后, 他是善心的、无依着的。」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心的到达」(hadayassānupatt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心的到达,热中于他的利益」(the heart's attainment, Bent on that as his advantag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阿罗汉果」,这也是他的「利益」(ānisaṃsa)。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4经/难陀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难陀天子以偈颂对世尊说: 「我问你,广慧者乔达摩!世尊的智见是不被覆盖的, 什么类型是他们说的有戒者?什么类型是他们说的有慧者? 什么类型是已走过了苦者?什么类型是诸天敬奉者?」 「凡戒或慧已自我修习者,这些已入定、正念、禅定的爱好者, 一切愁已消失、已舍断者,烦恼已尽、持有最后身者, 像这类型是他们说的有戒者,像这类型是他们说的有慧者。 像这类型是已走过了苦者,像这类型是诸天敬奉者。」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5经/檀香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檀香天子以偈颂对世尊说: 「如何渡洪水,日夜不倦怠? 在无住立、无支持下,谁在深处不沈没?」 「于一切时戒具足者,有慧者、善入定者, 已激发活力与自我努力者,渡难渡的洪水。 已从欲想离者,已超越色结者, 贪之欢喜已被灭尽者,在深处不沈没。」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世尊;众佑」(bhagavā,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义译为「有幸者」,古译为「尊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者」(the Blessed One)。 「尽于欢喜有(SA.1269)」,南传作「贪之欢喜已被灭尽者」(Nandīrāgaparikkhīṇo),菩提比丘长老依锡兰本(Nandībhavaparikkhīṇo)英译为「对存在欢乐的破坏者」(Who has destroyed delight in existence),并解说缅甸本与其注释书虽然都作Nandīrāgaparikkhīṇo,但其注释书的解说却近于Nandībhava,因而推断其原始经文应为Nandībhava。另参看《杂阿含1268经》「以有之欢喜的遍尽」比对。 「于一切时」(Sabbadā,另译为「总是,常常」),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总是;一直」(always)。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6经/瓦须达多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瓦须达多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像被剑触击,或头正被燃烧, 比丘应该正念地游行,以舍断欲贪。」 「像被剑触击,或头正被燃烧, 比丘应该正念地游行,以舍断身见。」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世尊;众佑」(bhagavā,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义译为「有幸者」,古译为「尊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者」(the Blessed One)。 「以舍断有身见」(Sakkāyadiṭṭhippahān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舍弃个己的见解」(To abandon identity view),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舍断欲贪可能只是禅定力暂时的结果,而舍断有身见,却是进入最多七生就确定全然解脱(ensuring full liberation in a maximum of seven more lives)的初果(the attainment of stream-entry)。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7经/须婆罗门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须婆罗门天子以偈颂对世尊说: 「此心常被惊吓,此意常被搅动, 对于未生起的苦难,还有已发生的, 如果有不被惊吓的,被询问时,请你告诉我。」 「非从觉与苦行之外的他处,非从根的自制之外的他处, 非从一切的放舍之外的他处,我看见生命的平安。」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就在那里消失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世尊;众佑」(bhagavā,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义译为「有幸者」,古译为「尊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者」(the Blessed One)。 「恐怖(SA.596);惊惧(GA)」,南传作「惊吓」(utrast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受惊吓」(frightened),并引注释书的解说,指本经的背景是须婆罗门天子的五百位随从天女在树上为他唱歌、撒花时寿终,突然消失,往生到地狱,使他感到震惊,然后知道自己与其他五百位随从天女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寿终往生地狱,所以来向佛陀求助。经末这句「这就是世尊所说。……」,表示须婆罗门天子一听完佛陀的教说,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去修习了。 「苦行」(tapasā,另译为「锻炼」),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严格的生活」(austerity),并引注释书的解说,此处的苦行指入森林修定、修观等沙门的修行。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8经/葛古踏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娑鸡多城漆黑林的鹿园。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葛古踏天子使整个漆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葛古踏天子对世尊这么说: 「沙门!你欢喜吗?」 「朋友!得到了什么呢?」 「那样的话,沙门!你忧愁吗?」 「朋友!失去了什么呢?」 「那样的话,沙门!你不欢喜也不忧愁吗?」 「是的,朋友!」 「比丘!希望你无痛苦,希望无欢喜被发现, 希望你在独坐时,不被不乐覆盖。」 「夜叉!我确实无痛苦,也无欢喜被发现, 在独坐时的我,也不被不乐覆盖。」 「比丘!你如何无痛苦?如何无欢喜被发现? 你如何在独坐时,不被不乐覆盖?」 「已生起痛苦者有欢喜,已生起欢喜者有痛苦, 无欢喜、无痛苦的比丘,朋友!请你这么了解。」 「经过好久后,终于,我看见了般涅槃的婆罗门, 无欢喜、无痛苦的比丘,已渡对世间的执着。」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19经/郁多罗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王舍城。 在一旁站好后,郁多罗天子以这偈颂对世尊说: 「生命被带走,寿命是短的,对已被带到老年者,没有救护所, 观看着这死亡的恐怖,应该作福德取得安乐。」 「生命被带走,寿命是短的,对已被带到老年者,没有救护所, 观看着这死亡的恐怖,期待寂静者应该舍去世间的利得。」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以偈颂」(gāthāya,原形gāthā音译为「伽陀」,或简为「偈」),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诗」(in verse)。巴利语之偈颂,对音节数目与音韵有其一定的规则,中文的「诗赋」与之相当,古汉译都以「诗」的形式翻译,而比对菩提比丘长老的英译,常发现其对有些字,乃至句的顺序与原文大不相同,作了大幅更动以译出其真正的含意与韵味,译者对两者均无力涉略,只能按原文直译,不去琢磨所译的字数与音韵了。 「冥运持命去(SA.1001);人生寿不定,日日趣死径(GA)」,南传作「生命被带走」(Upanīyati jīvitam),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生命被席卷」(Life is swept along),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生命总是被破坏、朝向死亡。按:「被带走」(Upanīyati);另译为「被导引;被导近」,经名「该被带走」(Upanīya,另译为「该被导引」),为未来被动分词语态。 「乐往至乐所(SA.1001);作福得趣乐(GA)」,南传作「应该作福德取得安乐」(puññāni kayirātha sukhāvahān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人们应该作带来快乐的功绩之行为」(One should do deeds of merit that bring happines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里的「作福德」是指修禅定,以往生色界、无色界的常寿天。 「期待寂静者」(santipekkh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和的寻求者」(A seeker of peac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里的「寂静」是指「涅槃」。 「世间的利得」(lokāmisaṃ,另译为「世间财」),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世间的诱惑」(the world's bait)。 ------------------------------------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相应20经/给孤独经(天子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在一旁站好后,给孤独天子在世尊面前说这些偈颂: 「这里确实是那祇树林,为仙人僧团所驻留; 为法王所居住,我喜悦的产生处。 行为、明与法,戒、最高之活命, 不免一死的人以这些净化,而非以种姓或财产。 因此,贤智的男子,从自己利益的考量, 应该如理考察法,他在那里这么净化。 舍利弗确实有慧、戒与寂静, 凡到彼岸的比丘,最高也只能如此。」 这就是给孤独天子所说。 说了这个后,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那时,当那夜过后,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这一夜,当夜已深时,绝佳容色的某位天子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来见我。抵达后,向我问讯,然后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比丘们!那位天子在我面前以这些偈颂说: 『这里确实是那祇树林,为仙人僧团所驻留, 为法王所居住,我喜悦的产生处。 行为、明与法,戒、最高之活命, 不免一死的人以这些净化,而非以种姓或财产。 因此,贤智之男子,从自己利益的考量, 应该如理考察法,他在那里这么净化。 舍利弗确实有慧、戒与寂静, 凡到彼岸的比丘,最高也只能如此。』 这就是那位天子所说。 说了这个后,向我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当这么说时,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他必定是给孤独天子,屋主给孤独对尊者舍利弗有净信。」 「阿难!好!好!凡所有推论之所及,阿难!你已到达,阿难!他确实是给孤独天子。」 给孤独品第二,其摄颂: 「郑地么瑟与毗纽,长杖、难陀, 檀香、瓦须达多,须婆罗门与葛古踏, 第九郁多罗所说,第十给孤独。」 |
|
来自: 南山_松柏 > 《相应(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