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传相应部---第3经 有偈篇.拘萨罗相应(1-13)

 南山_松柏 2018-05-02



第三 拘萨罗相应


第一 拘萨罗品

[一] 第一 幼少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时,拘萨罗之波斯匿王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交谈敬重之见面礼,而坐于一
面。
三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瞿昙曾宣示证悟无上之正等
觉否?’
四 ‘大王!有正确言说证悟无上正等觉者,即是我。大王!我是证悟无上之正等
觉。’
五 ‘瞿昙!有僧伽、有群[众]、为群[众]之师、有名、有名声,为救济者 、
有受甚多人认定为善人之沙门婆罗门。犹如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罗、尼乾陀若
提子、删阇耶吠罗底子、迦据陀迦旃延、阿耆多翅舍饮婆罗门等。问彼等曾宣示证
悟无上正等觉否?未曾宣示证悟无上之正等觉。何况尊者瞿昙,其生年青少,出家
又日浅!’
六 ‘大王!年少不可轻。年少不可轻有四种;何为四种耶?大王!年少不可轻,刹
帝利是年少不可轻。大王!年少不可轻,蛇是年少不可轻。大王!年少不可轻,火
是年少不可轻。大王!年少不可轻,比丘是年少不可轻视。
大王!年少不可轻,此四种者是年少之不可轻视者。’
七 世尊宣说此已、善逝更宣示曰:
善生而有誉 具足尊贵姓
如是刹帝利 生年青少人
勿以轻低视 勿以藐视他
得彼刹帝位 成为人王时
忿怒而强烈 有加于王罚
是故守己命 以避遭绳罚
于村或森林 在此见蛇时
以为是幼少 勿轻勿藐视
或高或低貌 持炎蛇彷徨
若愚男女近 即直受彼咬
是故守己命 以避遭伤害
饵食甚多贪 炽燃火黑烟
虽然是细小 勿轻勿藐视
只要得柴薪 其火大炎出
若愚男女近 当即遭燃烧
是故守己命 以避受火害
火烧于森林 火尽成黑炭
日夜以过后 于此出草萌
持戒之比丘 若以戒炎烧
其人无生子 不富于子孙 
无子无相续 彼等切断芽
不如多罗树 是故贤智人
自己以见利 小蛇与细火
有誉刹帝利 具戒之比丘
以善于正行
八 如是语已,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白尊曰:‘世尊!是最胜,世尊,是最胜。世尊!
譬喻倒者立起,覆者显现,迷者教示道,如有眼者见诸色,如暗中揭明灯,如是世
尊说种种法。世尊!我归依佛,及归依法与僧。世尊,容受我从今日,终生归依为
优婆塞。’

------------------------------------

翻译


汉译经文3.憍萨罗相应 

1.初品 

相应部3相应1经/年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也自称:『我已现正觉无上遍正觉。』吗?」 

  「大王!当正确地说时,凡能说:『我已现正觉无上遍正觉。』者,那就是我,当正确地说时,他能说。大王!因为我已现正觉无上遍正觉。」 

  「乔达摩先生!即使那些团体的领导者,群众的老师,有名声的知名开宗祖师,众人公认有德行者的沙门、婆罗门,即: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舍罗、尼干子若提子、散惹耶毗罗梨子、浮陀迦旃延、阿夷多翅舍钦婆罗,当他们被我盘问:『请你们自称:「我已现正觉无上遍正觉。」』时,他们不自称:『我已现正觉无上遍正觉。』然而,为何是乔达摩尊师,当他只是年轻出生且新出家呢?」 

  「大王!有四种不应该被轻侮为『年轻』;不应该被轻蔑为『年轻』,哪四种呢? 

  大王!剎帝利不应该被轻侮为『年轻』;不应该被轻蔑为『年轻』。 

  大王!蛇不应该被轻侮为『年轻』;不应该被轻蔑为『年轻』。 

  大王!火不应该被轻侮为『年轻』;不应该被轻蔑为『年轻』。 

  大王!比丘不应该被轻侮为『年轻』;不应该被轻蔑为『年轻』。」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大师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剎帝利出生具足,被生得高贵有名声, 

   不能轻视为『年轻』,人们不能轻蔑他。 

   因为剎帝利得到王位后,他是人们的王, 

   当他发怒时,会对他处以激烈的国王之惩罚,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应该回避他。 

   如果在村落或林野,在那里看见蛇, 

   不能轻视为『年轻』,人们不能轻蔑他。 

   因为凶猛的蛇,以各种不同的容色行走, 

   它会攻击与咬愚者,不论男人或女人,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应该回避他。 

   大量吞食的火焰,卷起黑色[烟]的火, 

   不能轻视为『年轻』,人们不能轻蔑他。 

   因为它得到燃料,成为大火后, 

   它会攻击与烧愚者,不论男人或女人, 

   因此,守护自己的生命,应该回避他。 

   火燃烧森林时,卷起黑色[烟]的火, 

   幼芽在那里被出生,经过许多日夜之后。 

   而,凡戒具足的比丘,以[戒]火燃烧[他], 

   [使他]没有儿子与家畜,他的继承人也得不到财物, 

   他们成为无孩子与无继承人,就像无根的棕榈树。 

   因此,贤智者,从自己利益的考量, 

   [对]蛇与火,有名声的剎帝利, 

   戒具足的比丘,就应该正确地对待。」 

  当这么说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太伟大了,大德!太伟大了,大德!犹如能扶正颠倒的,能显现被隐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灯火:『有眼者看得见诸色』。同样的,法被世尊以种种法门说明。大德!我归依世尊、法、比丘僧团,大德!请世尊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已)现正觉」(abhisambuddh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完全开化」(fully enlightened)或「醒悟」(awakened)。按:这是「对;向」(abhi)与「正觉」(sambuddha)的复合词,表示「正觉的体证」。 

------------------------------------

[二] 第二 人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诣于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于人中生几何法,即成为人之
不利、苦恼及不安住耶?’
四 ‘大王!三法生于人中,即成为人之不利、苦恼与不安住。’三者为何?大王!贪
生于人中,即成为人之不利、苦恼与不安住。大王!嗔生于人中,即成为人之不利、
苦恼与不安住。大王!痴生于人中,即成为人之不利、苦恼与不安住者。
五 [世尊,宣说此已……乃至……]
贪与嗔及痴 生此恶心已
以为自伤害 如持倒竹实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2经/男子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当男子自身内的几法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呢?」 

  「大王!当男子自身内的三法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哪三个呢?大王!当男子自身内的贪欲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大王!当男子自身内的瞋恚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大王!当男子自身内的愚痴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大王!当男子自身内的这三法生起时,生起不利、苦、不乐住。」 

  这就是……(中略): 

  「贪欲、瞋恚、愚痴,恶心的男子, 

   伤害自己,如多果实[伤害]其树心。」 

------------------------------------


[三] 第三 王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于有生者中,有能免老死者
否?’
三 大王!任何生物亦不能免老死。
四 大王!虽有大财富。有大富、有大受用、甚多金银、甚多资财、甚多财谷之家
主,因有生故,亦不能免老死。
五 大王!虽有大财之婆罗门,有大财富,有大富、有大受用、甚多金银,甚多资
财、甚多财谷之家主,因有生故,亦不能免老死。
六 大王!漏尽之应供者,行尽梵行,所作已办,已舍重担,达自利,尽有缚,依
正智而解脱之比丘之身体,亦是破坏之法,应舍之法。’
七 [世尊宣说此已……乃至……’
王车美亦坏 身体迈向老
正法永不老 善人所语善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3经/老死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对已生者来说,有老死之外的吗?」 

  「大王!对已生者来说,没有老死之外的,大王!即使那些大财富的剎帝利:富有的、大富的、大财富的、多金银的、多财产资具的、多财谷的,对已生的他们来说,也没有老死之外的;大王!即使那些大财富的婆罗门:……(中略)大财富的屋主:富有的、大富的、大财富的、多金银的、多财产资具的、多财谷的,对已生的他们来说,也没有老死之外的;大王!即使那些烦恼已尽、修行已成、应该作的已作、负担已卸、自己的利益已达成、有之结已被灭尽、以究竟智解脱的阿罗汉比丘,对他们来说,这身体也是破裂法、舍弃法。」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 

  「国王漂亮的车变老了,而身体也经历衰老, 

   但,正法不经历衰老,善人确实与善人们一同宣说。」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婆罗门」(brāhmaṇa,另译为「梵志:以求往生梵天为志者」),为佛陀时代传统宗教的宗教师,后来成为一个种姓阶层,地位高于王族(剎帝利),但在阿含经中,其地位显然已在王族之下。

  「破裂法」(bhedanadhammo),如陶器的破裂,参看《杂阿含1227经》。 

------------------------------------


[四] 第四 爱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我于此独坐静观,生如是思
念:自我为何人所受者,不为何人所受者乎?世尊,我生如是思念。
三 任何人皆依身以行恶行、依语以行恶行、依意以行恶行。此等诸人乃非爱自我
者。假若彼等虽云:‘我等乃自我之爱者。’但彼等却非自我之爱者。不论如何,非
爱者所以为非爱者,乃彼等之自所作为。是故彼等非自我之爱者。
四 任何人皆依身以行善行、依语以行善行、依意以行善行、此等之诸人乃自我之
爱者。假若彼等虽云:‘我等乃非自我之爱者。’但彼等却是自我之爱者。不论如何,
受者所以为爱者,乃彼等之自所作为。是故彼等乃自我之爱者。
五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任何人依身、语、意以行恶行,此诸人乃非自我之
爱者。任何人依身、语、意以行善行,此诸人乃自我之爱者。
六 [世尊于此宣说已……乃至……’
知自可爱者 勿自连结恶
以行恶行人 难得于安乐
所囚于死魔 以舍生命者
有何是彼物 彼行前取何
功德恶之二 是人此世作
此为彼身物 彼行而取此
如添影之形 此二从随彼
是故以行善 为善积未来
功德于后世 乃人渡津头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4经/可爱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当我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谁以自己为可爱的?谁以自己为不可爱的?』 

  大德!我这么想:『凡任何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者,他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么说:「我们以自己为可爱的。」而他们仍是以自己为不可爱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不可爱者会对不可爱者作的,如他们以自己对自己作的一样,因此,他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 

  凡任何以身行善行、以语行善行、以意行善行者,他们以自己为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么说:「我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而他们仍是以自己为可爱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可爱者会对可爱者作的,如他们以自己对自己作的一样,因此,他们以自己为可爱的。』」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 

  大王!凡任何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者,他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么说:『我们以自己为可爱的。』而他们仍是以自己为不可爱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大王!因为不可爱者会对不可爱者作的,如他们以自己对自己作的一样,因此,他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 

  大王!凡任何以身行善行、以语行善行、以意行善行者,他们以自己为可爱的,即使他们会这么说:『我们以自己为不可爱的。』而他们仍是以自己为可爱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大王!因为可爱者会对可爱者作的,如他们以自己对自己作的一样,因此,他们以自己为可爱的。」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 

  「如果认知自己是可爱的,不应该与那恶的连结, 

   因为,安乐是不容易被恶作之作者获得的。 

   当被死神抓住时,当离开人的存在时, 

   什么确实是他自己的呢?他取了什么之后而走呢? 

   什么是如影不离,随他去的呢? 

   福德与恶的两者,不免一死的人在这里做, 

   这确实是他自己的,他取了这个之后而走, 

   这是如影不离,随他去的。 

   因此,应该作善的,积聚后世的, 

   福德在来世中,为生物类之依所。」 

------------------------------------


[五] 第五 自护 
一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二 ‘世尊!我独坐静观生如是念:何人乃护自我;何人不护自我耶?世尊!我如
是思念:
三 任何人依身以行恶行、依语以行恶行、依意以行恶行者,其人即是不护自我。
彼等如何受象军之善护、马军之善护、车军之善护、步军之善护、但不护彼等之自
我。何以故,此等外在之守护,此等非为内在之守护。是故非守护彼等之自我。
四 任何人依身以行善行、依语以行善行、依意以行善行者,其人乃护自我者。彼
等虽云无任何象军之守护、无马军之守护、无车军之守护、无步军之守护、但有守
护彼等之自我。何以故?此等乃内在之守护,此等非外在之守护。是故乃守护彼等
之自我。
五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任何人依身、语、意以行恶行者,其人不护自我。
任何人依身、语、意以行善行者,其人乃护自我。’
六 [世尊宣说此已……乃至……]
善哉自制身 善哉自制语
善哉自制意 善哉制一切
自制知耻者 云为守护人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5经/已自己守护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当我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谁已守护自己?谁未守护自己?』 

  大德!我这么想:『凡任何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者,他们未守护自己,即使象军会守护他们,或马军会守护他们,或车军会守护他们,或步兵军会守护他们,而他们仍未守护自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守护是外部的,这守护不是内在的,因此,他们未守护自己。 

  凡任何以身行善行、以语行善行、以意行善行者,他们已守护自己,即使象军不会守护他们,或马军不会守护他们,或车军不会守护他们,或步兵军不会守护他们,而他们仍已守护自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守护是内在的,这守护不是外部的,因此,他们已守护自己。』」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 

  大王!凡任何以身行恶行、……(中略)他们仍是未守护自己,那是什么原因呢?大王!因为这守护是外部的,这守护不是内在的,因此,他们未守护自己。 

  大王!凡任何以身行善行、以语行善行、以意行善行者,他们已守护自己,即使象军不会守护他们,或马军不会守护他们,或车军不会守护他们,或步兵军不会守护他们,而他们仍已守护自己,那是什么原因呢?大王!因为这守护是内在的,这守护不是外部的,因此,他们已守护自己。」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 

  「以身自制,好!以语自制,好! 

   以意自制,好!到处自制,好! 

   到处已自制的、有羞耻的,他被称为『已被守护者』。」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世尊;众佑」(bhagavā,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义译为「有幸者」,古译为「尊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者」(the Blessed One)。 

------------------------------------


[六] 第六 少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我独坐静观,生如是思念:
于此世得巨大之富而不迷醉、不溺、不耽于欲乐、不误于诸人中者,甚少。于此世
得巨大之富而迷醉、溺、耽于欲乐、误于诸人中者,甚多。’
三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于此世得巨大之富而不迷醉、不溺、不耽于欲乐、
不误于诸人中者,甚少。于此世得巨大之富而迷醉、溺、耽于欲乐、误于诸人中者,
甚多。’
四 [世尊宣说此已……乃至……]
富迷于欲乐 贪欲以夺心
不觉于道外 如鹿被缚蹄 
彼等后苦涩 其果即是恶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6经/少数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当我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世间中的那些众生是少数的:当他们得到优越的财富后,不沈醉、不变得放逸、不走向对欲的贪求、不侵犯众生,而世间中的这些众生更多:当他们得到优越的财富后,沈醉、变得放逸、走向对欲的贪求、侵犯众生。』」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 

  大王!世间中的那些众生是少数的:当他们得到优越的财富后,不沈醉、不变得放逸、不走向对欲的贪求、不侵犯众生,而世间中的这些众生更多:当他们得到优越的财富后,沈醉、变得放逸、走向对欲的贪求、侵犯众生。」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 

  「在受用诸欲上已贪着、已贪求,在欲上已迷恋, 

   他们不自觉超过了界限,如鹿入了诡诈的陷阱, 

   他们的后果是痛苦的,因为果报是恶的。」 

------------------------------------


[七] 第七 裁断 
一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二 ‘世尊!我坐于裁判之座,见有大富、有大财大产、甚多资财、甚多财谷之刹帝
利、婆罗门、家主等,自知为欲乐,依于欲乐,欲乐之故而语妄语。故我生如是思
念:‘我今有充分裁断,今当依裁断以显贤面 。’
三 ‘大王!有大富,有大财大产,甚多金银,甚多资财,甚多财谷之刹帝利、婆罗
门、家主等,自知为欲乐,依于欲乐,欲乐之故而语妄语,彼等应长时之不利苦恼。’
四 [世尊宣说此已……乃至……]
富迷于欲乐 贪欲以夺心
不知于道外 如鱼被网罗
彼等后苦涩 其果即是恶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7经/法庭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当我坐在法庭中,看见富有的、大富的、大财富的、多金银的、多财产资具的、多财谷的剎帝利富翁、婆罗门富翁、屋主富翁,欲为理由、欲为因由、因为欲而故意说虚妄,大德!我这么想:『现在,我受够了法庭,现在,将由贤面主持法庭。』」 

  「(正是这样,大王!正是这样,大王!) 

  大王!凡那些富有的、大富的、大财富的、多金银的、多财产资具的、多财谷的剎帝利富翁、婆罗门富翁、屋主富翁,欲为理由、欲为因由、因为欲而故意说谎者,那必将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 

  「在受用诸欲上已贪着、已贪求,在欲上已迷恋, 

   他们不自觉超过了界限,如鱼入了撒网的陷阱, 

   他们的后果是痛苦的,因为果报是恶的。」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贤面」(bhadramukho),菩提比丘长老引注释书的解说,「贤面」指其儿子毗琉璃(Viḍūḍabha),但〈本生〉No.465的因缘(序;prologue)则说是指其前战役指挥官Bandhula,这种可能性较大。 

------------------------------------


[八] 第八 末利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又,尔时,拘萨罗之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具在高楼之上。
三 时,拘萨罗之波斯匿王言末利夫人曰:‘末利!可有其他之何人比汝更可爱
耶?’
四 ‘大王!无有其他之何人比我更可爱者。大王!有其他之何人比汝自己更可爱
耶?’
五 ‘末利!无有其他之何人,比我更可爱者。’
六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走下高楼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
七 ‘世尊!我于此与末利夫人于高楼上,以此言末利夫人:‘末利!可有其他之何
人比汝更可爱耶?’世尊!如是言已,末利夫人以此言我曰:‘大王!无有其他之
何人,比我更可爱者。大王!可有其他之何人,比王我更可爱耶?’世尊!如是言
已,以此我对末利夫人曰:‘末利!无有其他之何人,比我自己更可爱者。’’
八 时,世尊了知此义,其时,唱此偈曰:
思虽往一切 不达于比己
更为可爱者 其他之诸人
亦是可爱己 是故为自爱
勿以伤害他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8经/茉莉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茉莉皇后一起到宫殿的上层。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茉莉皇后这么说: 

  「茉莉!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吗?」 

  「大王!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大王!而,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吗?」 

  「茉莉!对我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下来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我与茉莉皇后一起到宫殿的上层,对茉莉皇后这么说:『茉莉!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吗?』大德!当这么说时,茉莉皇后对我这么说:『大王!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大王!而,对你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吗?』大德!当这么说时,我对茉莉皇后这么说:『茉莉!对我来说,有任何其他人比自己更可爱的。』」 

  那时,世尊知道这件事后,那时候说这偈颂: 

  「以心游历一切方位后,从未证得任何比自己更可爱的, 

   像这样,这个个其他的自己是可爱的,因此,爱自己者不应该害他人。」 

------------------------------------


[九] 第九 供牺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又作备办大供牺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有:五百牡牛、五百牝犊、五百
山羊、五百只羊,为供牺,而受缚于柱。
三 又有王之奴隶、仆人、男佣人,彼等亦害怕刑罚,恐怖战抖,一面为作准备而
一面哭泣流泪。
四 时,甚多比丘等晨早,着衣持钵,入舍卫城行乞。于舍卫城行乞食已,收放钵
后,而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曰:
五 ‘世尊!此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有备办大供牺:五百牡牛、五百牝犊、五百山
羊、五百只羊,均为供牺而繁缚于柱。又王之奴隶、仆人、男佣人等,彼等害怕刑
罚,恐怖战抖,一面哭泣流泪一面为作准备。’
六 时,世尊了知此义,于此时唱偈曰
马牺人供牺 投掷之棒赛
胜利者之饮 而无有障碍
此等之供牺 事多无大果
山羊及羊牛 种种加杀害
如此之供牺 大圣不行为
事少常行此 山羊及羊牛
于此不杀害 而于此供牺
以行正道者 大圣亦行之
贤者行此供 此供有大果
以行此行者 有善而无空
伟大之供牺 诸天之赏赞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9经/牲祭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有一个大牲祭已为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准备好了: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头山羊、五百头公羊,为了牲祭已被带到祭坛的诸柱子,他的那些被惩罚威胁的、被恐惧威胁的、泪满面的、哭泣着的「奴仆」或「报信者」或「工人」,他们作准备工作。 

  那时,众多比丘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舍卫城。 

  在舍卫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有一个大牲祭已为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准备好了:五百头公牛、五百头小公牛、五百头小母牛、五百头山羊、五百头公羊,为了牲祭已被带到祭坛的诸柱子,他的那些被惩罚威胁的、被恐惧威胁的、泪满面的、哭泣着的『奴仆』或『报信者』或『工人』,他们作准备工作。」 

  那时,世尊知道这件事后,那时候说这些偈颂: 

  「马祭、人祭,掷棒祭、酒祭、无遮祭, 

   那些有大杀害的大祭是无大果的。 

   种种山羊与绵羊与牛被杀之处, 

   正行的大仙们不接近那种牲祭。 

   但凡无杀害的牲祭,随家族经常地祭祀, 

   在这里无种种山羊与绵羊与牛被杀, 

   正行的大仙们接近这种牲祭。 

   有智慧者应该祭祀这种,这种牲祭有大果, 

   因为,这样祭祀者是较优的;较不恶的, 

   [这种]祭祀是广大的,且天神们喜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问讯,接着……」(abhivāde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表示敬意;行属臣的礼仪」(pay homage to)。按:「问讯」(abhivādeti),另译为「敬礼;礼拜」。   

  「马祭、人祭、掷棍祭、饮酒祭、无遮祭」(Assamedhaṃ purisamedhaṃ, sammāpāsaṃ vājapeyyaṃ niraggaḷ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马献祭,人献祭,Sammāpāsa, vājapeyya, niraggaḷa」(The horse sacrifice, human sacrifice, Sammāpāsa, vājapeyya, niraggaḷa),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古老时代国王最初的四种祭祀实际上是四种摄事(saṅgahavatthu,四种恩典的基础):「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参看《杂阿含669经》),国王依此给予世间利益,但到了Okkāka国王时代的婆罗门重新诠释为涉及屠杀和暴力血腥牲祭,并扩充到五种。


------------------------------------


[一〇] 第十 缚 
一 又,其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捕缚甚多人。有者以绳、有者以网、有者以
锁[缚之]。
二 时,甚多比丘等,于晨早,着衣持钵,入舍卫城行乞。舍卫城行乞食已,收放
钵后,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彼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捕缚甚多
人:有者以绳、有者以网、有者以锁[缚之]。
四 时,世尊了知此义,于其时诵此偈曰:
铁绳以及木 或以苇之网
贤者不云缚 以心为迷醉
宝玉及珠环 又心系妻子
贤者云强缚 牵引于此人
虽缓亦难离 无欲舍欲乐
断此而出家
此嗢陀南:
幼少人及王 爱者并自护
少数与裁断 末利供与缚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10经/系缚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当时,一大群人被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系缚:一些被绳子,一些被脚镣,另一些被锁链。 

  那时,众多比丘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舍卫城。 

  在舍卫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一大群人被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系缚:一些被绳子,一些被脚镣,另一些被锁链。」 

  那时,世尊知道这件事后,那时候说这些偈颂: 

  「慧者说,那不是坚固的系缚:铁制的、木制的与绳制的, 

   对宝石耳环染着,对妻儿的期待, 

   慧者说,这是坚固的系缚:往下拉的、柔软的、难解脱的。 

   即使这样,他们切断后遍行,舍断欲与乐,无期待的。」 

  初品,其摄颂: 

  「年轻、男子、老,可爱、已自己守护, 

   少数、法庭,茉莉、牲祭、系缚。」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往下拉的」(ohāri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降低品格;堕落的」(Degrading),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因为它将人拉入恶趣。

------------------------------------



第二 拘萨罗品

[一一] 第一 结发行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子母讲堂。
二 又,其时将日暮世尊从独坐静观起座,出而坐于门外之小屋。时,拘萨罗国之
波斯匿王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其时有七名结发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者,七名一衣者,七人名游行
者等,其腋下毛或身毛均长,爪亦长持游方者之用具,通过离世尊不远之处。
四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即从座起立,着上衣、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七
名结发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者,七名一衣者,七名游方者合掌,三次称
呼其名:‘尊者!我乃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尊者!我乃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
五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离开彼等七名结发行者,七名尼乾陀徒,七名裸行
者,七名一衣者,七名游行者去后,直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六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世尊!此等之诸人,于此世间,为
阿罗汉,或具足阿罗汉之诸人中耶?’
七 ‘大王!此等诸人是阿罗汉耶?为具足阿罗汉道者耶?即如王者之在家受用欲
乐,住于子嗣之障碍中,即使用迦尸国 之栴檀,用华鬘、香、涂料,贮蓄金银者
亦不易知。
八 大王!彼之戒依于共住而且非短时,依长时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无智、应
依有智慧而得知。
九 大王!彼之清净是依于共语 ,而且非短时,依长时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非
无智,应依有智慧而得知。
一〇 大王!彼之确立 ,于不幸之时,而且非短时,依长时而非不思惟,依思惟
而非无智,应依有智慧而得知。
一一 大王!彼之智慧,依共同商量,而且非短时,依长时而非不思惟,依思惟而
非无智,应依有智慧而得知。’
一二 ‘世尊!诚然希有。世尊!诚然未曾有。世尊,此事确实是依世尊之所说。‘大
王!此事即使在家受用欲乐……乃至……贮蓄金银亦不易知……乃至……。’
一三 世尊!此等我密访、访察者 之诸人,于访察各国归来。最初依彼等之所察
访,于后我来作结论。
一四 世尊,如今彼等为去其尘垢,沐浴涂以香料,剃除须发,穿着白衣,为五欲
所缠绕,所具者足乐。’
一五 时,世尊了知此义,于此时唱偈曰:
色貌之于人 实是不易知
即刻见勿信 善制者其相
非为制御人 此世普横行
如似是而非 泥土之耳环
渡金铜半钱 人人装饰美
内怀于不净 外面美横行

------------------------------------

翻译


汉译经文2.第二品 

相应部3相应11经/七位结发者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 

  当时,世尊在傍晚时,从静坐禅修中起来,坐在外面的门屋。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 

  当时,有七位结发者、七位尼干陀、七位裸行者、七位一衣者、七位游行者,长腋毛、指甲、体毛,担着一佉梨重的东西,从世尊不远处越过。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起座,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后,右膝跪地,然后向那七位结发者、七位尼干陀、七位裸行者、七位一衣者、七位游行者合掌鞠躬后,报上名字三次: 

  「大德!我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中略)大德!我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 

  那时,在那七位结发者、七位尼干陀、七位裸行者、七位一衣者、七位游行者离开不久,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他们都是世间的阿罗汉,或已到达阿罗汉境界之道,他们是这两者之一。」 

  「大王!这对在家受用诸欲;住于孩子繁杂的家里;享用迦尸的檀香;戴花环、涂香料、香膏;享有金银的你是难有理解的:『这些是阿罗汉,或这些已到达阿罗汉境界之道。』 

  大王!以共住,[其]戒才能被感受,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以共住,[其]清净修行才能被感受,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在灾祸中,[其]刚毅才能被感受,且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以交谈,[其]慧才能被感受,且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不可思议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 

  大德!这被世尊多么善说:『大王!这对在家受用诸欲;住于孩子繁杂的家里;享用迦尸的檀香;戴花环、涂香料、香膏;享有金银的你是难有理解的:「这些是阿罗汉,或这些已到达阿罗汉境界之道。」 

  大王!以共住,[其]戒才能被感受,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以共住,[其]清净修行才能被感受,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在灾祸中,[其]刚毅才能被感受,且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王!以交谈,[其]慧才能被感受,且以长时间,非以短暂的;以作意的,非以不作意的;以有慧的,非以劣慧的。』」 

  「大德!这些男子是我的间谍、卧底者,从它国侦察后回来。先被他们侦察,然后我将处置,大德!现在,他们除去那尘垢污秽后,被善浴、善涂油,整理好发须,穿上白衣,他们将具有、具足五种欲自娱。」 

  那时,世尊已知这件事后,那时候说这些偈颂: 

  「非以容色形相人善知,也非以短暂的观看而信赖, 

   因为依善制御的特征,无制御者在这世间行。 

   如粘土作的假耳环,如铜的半分钱被黄金包覆, 

   被随从包覆而行于世间,内在不清净,外在很亮丽。」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阇祇罗(SA.1148);长发梵志(GA)」,南传作「结发者」(jaṭil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不译,但在注解中说明这是「结发(编发)沙门」。 

  「一舍罗(SA.1148);一衣外道(GA)」,南传作「一衣者」(ekasāṭak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件长袍的禁欲修道者(沙门)」(one-robed ascetics)。 

  「被随从包覆而行于世间」(Caranti loke parivārachan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某些以伪装到处移动」(Some move about in disguise)。 

  「担着一佉梨重的东西」(khārivividhamād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带着他们捆着的生活必需品」(carrying their bundles of requisites)。按:「一佉梨重」(khāri),古印度计重量单位,尤其是秤谷物,也指八种沙门的生活必需品。 

  「善知」(sujā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容易地知道」(easily known)。 

  「因为依善制御的特征」(Susaññatānañhi viyañjan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因为在控制得很好的乔装外貌下」(For in the guise of the well controlled)。 

------------------------------------


[一二] 第二 五王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其时,波斯匿王初为五王,为五欲所围缠,充分享受快乐。彼于此间生起如是
言语:‘何为欲爱之第一?’
三 时,或有人作如是说:‘色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声是爱之第一。’或
作如是说:‘香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味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触
是欲爱之第一。’当时彼等诸王,互相皆不能承服。
四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以此谓彼等诸王曰:‘友!请过来,我等何不往诣世
尊处,请问此义。如世尊为我等所说,应予各自受持。’
五 彼等五王答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友!诚然。’
六 时彼等五王,以波斯匿王为先导,往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七 坐于一面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以此语白世尊:‘世尊!于此我等五王,为五欲
所缠,充分享受快乐。我等之间生出如此言语:‘何为欲爱之第一耶?’或亦有人
作如是说:‘色是爱欲之第一。’或作如是说:‘声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
‘香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味是欲爱之第一。’或作如是说:‘触是欲
爱之第一。’世尊!何为欲爱之第一耶?’
八 ‘大王!我说限以人心 所好之程度,为欲爱之第一。大王!此等诸色,或为心
之所好者,或为心之所不好者。有人或依色而欢喜,若能满足所思,则更希望求其
他更殊胜微妙之色。于彼而言,则其色乃无上之最殊胜。
九 大王!此等之声……乃至……香……乃至……味……乃至……此等之触,或为
心所好者,或为心所不好者。有人或依触而欢喜,若得满足所思,则不再希望其他
更殊胜微妙之触。于彼而言,其触乃无上之最殊胜。’
一〇 尔时,亦有栴檀庵伽梨迦优婆塞坐其会座。时栴檀庵伽梨迦优婆塞即从座而
起,偏袒一肩,合掌向世尊,以此谓世尊曰:‘世尊!思我则不显。善逝!思我则不
显。’
一一 世尊曰:‘栴檀庵伽梨迦!显此。’
一二 时,栴檀胺庵梨迦优婆基于世尊座前,当场以相应之偈赞叹之:
芳香赤莲华 晨开香不去
见鸯耆罗光 映空如太阳
一三 时,彼等五王,向栴檀庵伽梨迦优婆塞五件僧伽梨请穿着。
一四 时,栴檀庵伽梨迦优婆塞,即以此五件僧伽梨奉献世尊。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12经/五位国王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以波斯匿王为首的五位国王具有、具足五种欲自娱,出现这样的谈论: 

  「什么是欲中之第一呢?」 

  其中某些这么说:「色是欲中之第一。」 

  某些这么说:「声音是欲中之第一。」 

  某些这么说:「气味是欲中之第一。」 

  某些这么说:「味道是欲中之第一。」 

  某些这么说:「所触是欲中之第一。」 

  由于那些国王不能够互相说服,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那些国王这么说: 

  「来!亲爱的先生们!让我们去见世尊。抵达后,问世尊这件事,我们将依世尊的解说忆持。」 

  「是的,亲爱的先生!」那些国王回答憍萨罗国波斯匿王。 

  那时,以波斯匿王为首的五位国王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我们五位国王具有、具足五种欲自娱,出现这样的谈论:『什么是欲中之第一呢?』某些这么说:『色是欲中之第一。』某些这么说:『声音是欲中之第一。』某些这么说:『气味是欲中之第一。』某些这么说:『味道是欲中之第一。』某些这么说:『所触是欲中之第一。』大德!什么是欲中之第一呢?」 

  「大王!我说:『合意的范围是五欲中之第一。』 

  大王!同样的色,对某些人是合意的,对某些人是不合意的。凡以那些色为悦意、完全满意者,则他不欲求其它比那些色更上或更胜妙的色,对他来说,那些色是第一;对他来说,那些色是无上的。 

  大王!同样的声音,对某些人是合意的,对某些人是不合意的。凡以那些声音为悦意、完全满意者,则他不欲求其它比那些声音更上或更胜妙的声音,对他来说,那些声音是第一;对他来说,那些声音是无上的。 

  大王!同样的气味,对某些人是合意的,对某些人是不合意的。凡以那些气味为悦意、完全满意者,则他不欲求其它比那些气味更上或更胜妙的气味,对他来说,那些气味是第一;对他来说,那些气味是无上的。 

  大王!同样的味道,对某些人是合意的,对某些人是不合意的。凡以那些味道为悦意、完全满意者,则他不欲求其它比那些味道更上或更胜妙的味道,对他来说,那些味道是第一;对他来说,那些味道是无上的。 

  大王!同样的所触,对某些人是合意的,对某些人是不合意的。凡以那些所触为悦意、完全满意者,则他不欲求其它比那些所触更上或更胜妙的所触,对他来说,那些所触是第一;对他来说,那些所触是无上的。」 

  当时,栴檀额利迦优婆塞坐在那些群众中。 

  那时,栴檀额利迦优婆塞起座,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向世尊合掌鞠躬后,对世尊这么说: 

  「世尊!有想法出现在我的心中;善逝!有想法出现在我的心中。」 

  「栴檀额利迦!请你说出来。」世尊说。 

  那时,栴檀额利迦优婆塞在世尊面前以适当的偈颂大大地赞赏: 

  「如芬芳的红莲与红睡莲,会在早晨盛开,芳香不散, 

   看!放光者像太阳在空中照耀那样照耀着。」 

  那时,五位国王以五件上衣给栴檀额利迦优婆塞。 

  那时,栴檀额利迦优婆塞以五件上衣给世尊。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放光者」(Aṅgīras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放光者」(the Radiant One),并解说这与佛陀属太阳族(日种姓)的传说有关。 


------------------------------------


[一三] 第三 大食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其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常食一陀那 之饭食。
二 时,拘萨罗之波斯匿王食后,就大息而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其
傍。
三 时,世尊知拘萨罗国波斯匿王饭食已讫,曾作大息,其时而唱此偈曰:
以常持正念 取食知量人
则少有其苦 迟老得寿长
四 尔时,善见摩纳立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后。
五 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呼善见摩纳:‘善见!汝在我食时,于世尊前暗唱此偈!
我常日日施百钱与汝。’
六 善见摩纳答覆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曰:‘大王!承教。’则暗[诵]在世尊前之
偈,于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食时即歌此偈:
以常持正念 取食知量人
则少有其苦 迟老得寿长
七 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即渐次满足于一陀那量之饭食。
八 如是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即较以往身体康健,以手抚其身体,当时发此欢喜
语:‘世尊实以二利哀怜我:是现在之利与未来之利。’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3相应13经/一桶煮好的经(憍萨罗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吃一桶煮好的饭。 

  那时,饱食、喘息的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 

  那时,世尊知道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是饱食、喘息的,那时候,他说了这偈颂: 

  「当人常有念时,知量而接受食物, 

   苦痛变少,老得缓慢,保护寿命。」 

  当时,学生婆罗门善见站在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背后。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召唤学生婆罗门善见: 

  「来!亲爱的善见!你在世尊面前学得这偈颂后,在我取食时说,我将维持每天给你一百迦哈玻那为永久施物。」 

  「是的,陛下!」学生婆罗门善见回答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后,在世尊面前学得这偈颂,然后在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取食时确实地说: 

  「人常有念,知量而接受食物, 

   苦痛少,老得慢,护寿命。」 

  那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逐渐[减少到]保持最多一那利的饭量。 

  过些时候,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肢体变得相当苗条,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以手拍打着肢体,那时,他自说优陀那: 

  「那位世尊确实以两方面的利益怜悯我:当生与来世的利益。」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迦哈玻那」(kahāpaṇa)为当时的货币单位。 

  「最多一那利的饭量」(nāḷikodanaparamatāya),「那利」(nāḷikā,另译为「茎,管,筒,药袋」)与「桶」(doṇa),都是容量的单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