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莫遵义 2018-05-02

约旦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西亚国家,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最早的城邦建于公元前13世纪。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统治,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边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1946年3月22日约旦宣告独立。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中,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1994年10月,约旦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1995年2月9日,约旦收回被以色列占领的约340平方公里失地。

 

约旦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有少数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和吉尔吉斯人。92%以上信奉伊斯兰教。约旦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推行多方位外交,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各国的关系,也同保持美国密切关系,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缓冲地。约旦系发展中国家,沙漠占全国面积80%以上,资源较贫乏,可耕地少,依赖进口。旅游业是约旦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另外两项是侨汇和外援),游客主要来自海湾、欧美国家。佩特拉是约旦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傍晚的佩特拉民居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以旅游业为生的贝都因人,待租的马车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贝都因人千年不变的放牧生活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沙特来客

 

约旦古城佩特拉(Petra)位于约旦安曼以南250公里处,方圆50公里(记得导游是这么说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亚喀巴海峡的狭窄峡谷内,被称为峡谷中的城市。佩特拉以岩石的色彩闻名于世,因此也被称为“玫瑰红城市”。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怪石林立的外表,看不出隐藏其中的佩特拉古城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上半部中左部分尽头,是蛇道的入口。

 

佩特拉曾是古代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也译为纳巴特、安巴特)人建立的王国都城。这里是亚喀巴与死海间的一片长峡谷区域,是重要的贸易通道。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达到全盛时期,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佩特拉城蜚声古代世界,远至中国。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公元106年,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拥有广场、公共浴室、剧场等所有古罗马文化常有的建筑,据说亚里士多德曾到过此地。公元3世纪以后,由于海上贸易发展及贸易路线的改变,佩特拉的重要性大为削弱。最终被遗弃。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除阿拉伯沙漠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少有人访问此地,佩特拉只为当地部落居民所知。直至1812年,瑞士探险家约翰·伯克哈特重新发现了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佩特拉古迹分布图

 

若要全部游览佩特拉,需要至少三天。我们一天仅看了蛇道的两头,即上图从1到10,顶多到11、12,还不算旁支的4、5。按导游的说法,只是整个佩特拉的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即使这样,已经够震撼了。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大俊石块群,通往蛇道。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开始进入蛇道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蛇道是天然的狭窄通道,长1200米,两边的岩壁高达100米。每走一步景致都不一样,无数个“一线天”和变幻无穷的彩色。用中国山水美学术语讲,“山形步步移”。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两边岩石底部是水槽,

水在干旱沙漠地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纳巴泰人有很高强的蓄水技术,佩特拉有发达的地下水网。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蛇道两边岩壁上已经严重风化的雕刻,都有宗教或文化意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全家旅游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玫瑰红城市”的色彩不仅有红色系列,还有黄色、蓝色、紫色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看到蛇道尽头的宝藏库了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宝藏库

宝藏库建造于公元一世纪,希腊风格,带有古埃及特征。后面附录有英国画家大卫·罗伯兹于1839年描画的宝藏库,可知此建筑在160年前曾经是多么精致。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挂毯。宝藏库似乎是佩特拉的标志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门面街,据说原是住宅和政府机关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门面街的下部。

整个佩特拉古迹建筑都是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紫色等,层次生动分明。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希腊时期的剧场

导游告诉我们区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两个要素:前者剧场是沿山体岩石凿出的,石柱上下两头一样粗;后者剧场是用石头堆砌的,石柱像赶面棍,两头细、中间粗。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剧场上面人工修凿的岩壁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岩壁的美丽色彩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剧场对面的墓群,每个墓室都是典型的佩特拉彩色砂岩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墓室壁和顶的岩石都是这样美丽的色彩和纹理,下同。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告别佩特拉,最后看上一眼

 

 附: 英国画家大卫·罗伯茨笔下的佩特拉

 

大卫·罗伯茨( David Roberts  17961024至18641125日), 生于苏格兰,是享负盛名的艺术家,18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院士。罗伯茨曾在埃及,努比亚,西奈,圣地,约旦和黎巴嫩等地久游,创作了大量关于这些地区的石板画、水彩速写等,记录了当地古迹建筑与风土民情。大卫·罗伯茨的图画书目前在埃及仍是旅行团的热门抢购商品。1836.9-1839.5,画家游历了泛巴勒斯坦地区,关于佩特拉的绘画,创作于1839年。其中,我们只看了到宝藏库。
 
能得知并欣赏大卫·罗伯茨的画,得益于我们的导游小沙(来自兰州,在约旦已生活了15年)。他与当地小贩讲好,买一本中文版的《佩特拉:消失的以境》(原文如此,“以”不知道是别字还是要的就这个字,书是约旦编的)就送带一套大卫·罗伯茨关于佩特拉的10张画。这使我们知道了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位英国著名画家,留下了19世纪中叶前期的佩特拉风采(图画的说明来自《佩特拉:消失的以境》,最后两幅画书中没有)。上网还查到大卫·罗伯茨笔下的170多年前的埃及风采,也都十分精美与动人。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宝藏库全貌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宝藏库下层取景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剩余的凯旋门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贵族墓群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修道院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胡布萨山的基座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南区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女子宫殿(原画面上就是这么脏,没有保存好)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约旦行之一:佩特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