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及内丘所有人! 内丘镇,大孟镇,金店镇......

 偷闲翁 2018-05-02




 内丘镇

1: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关。西关,北关。乔马庄。均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桐大槐村移民。

2:张家庄,该村最早姓张在此占田立庄,故张家庄。

3:申家庄,最早姓申的租种北街亢家地,后立庄。故申家庄。

4:丁家庄。最早几户北街亢家地,故亢家庄。抗日战争村里出了丁富春营长。改名丁家庄。

5:苏家庄。最早姓苏的在此北街亢家地。后立庄故苏家庄。

6:北石庄。最早从大孟石家庄迁来人在此建庄,故石家庄。1982年因和大孟石家庄区分。改北石庄。

7:白家庄,最早姓白在此占地立庄,故白家庄。

8:良村,最早姓梁在此占地建村,故梁村。后梁和良同音改良村。分大小。

9:留村,原名留孙村。和郭巨埋儿孝母有关,后显不雅改留村。分大小。

10:四里铺。明初叫永宁屯。明村里出御史。后改御史里。明代村里设急递铺,又因距县城四里,故四里铺。

11:西庄。清代和四里铺一个村,明末修铁路分开,村在铁路以西,故四里铺西庄,简化西庄。

12:南光。明代大槐村移民。1953年分开。分东西南光。

13:武家庄。最早是南光放犁耙地方,又名犁耙庄。后姓武在此立庄。故武家庄。

14:李阳。后赵石勒部将李阳在此居住。故李阳。分前后李阳。

15:双流。村北北岭河和李阳河在村口汇成一起,故双流。分南北。

16:新城。明代叫新明村,因村民在村西建新村,村繁荣和县城一样,故新城。

17:永固。明叫永宁庄。村西产草白玉石材。石材坚固。取永远牢固之意,故永固。

18:刘家庄。最早为北永安刘氏田产。故刘家庄。

19:四里屯。明朝村距县衙四里,故名四里屯。

20:八里庄。该村最早为张家田地。张家为看管田地方便,划八厘地,建房。故八里庄。

21:西丘。唐李渊之婿柴邵死后葬此地。因处东丘,中丘之西。故名西丘。

22:永安。明代隆庆年间,村里有个姑子庵。故泳庵,后演变永安。分北,西,南之分。

23:寨阳。明代叫温居寨,长称宅上。又演变宅阳。

24:河村,原名和村。因村在河的北岸,后演变河村。

25:风凰,传说是风凰栖息地,故风凰。

26:鲁亭,原名宰牛庄。元代十方来个教书先生,姓刘名德渊,字鲁亭,后入翰林,改鲁亭。

27:寺上。村南有个和尚寺,因北为上。故寺上。

28:表山。明代隆庆五年,此处有个寺庙,寺里有个和尚叫表善。医术高,救了很多人,改表善。因善和山同音,故表山。

29:程村。明代从程家湾迁来一户姓程的在此占田立庄。故程村。

30:东庞。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桐迁姓庞俩兄弟。一个在河西,一个在河东建庄。故东庞,西庞。


大孟镇


1:大孟村,原名叫孟村,清代村里出个榜眼马商德。改大孟村,把孟村前街改小孟村,把临村贾顺村改孟村屯。

2:张夺,原名张陀村,后写作张沱。清末改张夺。

3:都城铺。因村里县衙十五里,故十五里铺。后离大都城近该都城铺,

4:二十里铺。该村离县衙二十里。古时此地居民主要以开店铺为生,故二十里铺。

5:梁原店。该村原址在南岗下,故王家沟,后因一户姓梁的在此开店,故梁原店,明代为梁原镇。

6:赵庄,过去一户姓赵的在此立庄,故赵庄。

7:冯唐。汉代一个叫冯唐官员死后葬此地,故冯唐。

8:石家庄。以前村南,北,西,各有一个大土牛,土牛上有一棵柏树,故三牛庄。后因姓石的人居多,故石家庄。

9:北良屯,该北良几户迁此居住,故北良屯。

10:马村,古有三清澄一湖,不够一马喝之说,的名马村。

11:胡里,村南卧龙岗传说,有个狐狸精,神通广大,故名狐狸,后演变成胡里。

12:冯村,古代姓冯的人居多,故冯村。

13:十方。该村西南和邢台县相临,以白马河为界,东北宽敞平原,村址因佛门所衡,方位皆佳,故十方。

14:东青山。该村为青山城遗址,因村在遗址东,故东青山。


金店镇


1:金店。汉代郭巨埋儿孝母得黄金之说,故金提店。后简化金店。

2:常丰。该原名叫留孙村,和郭巨埋儿有关。郭巨孝母美德传后世,故常留村。后显不雅,取经常丰收之意,故常丰。

3:文孝,郭巨埋儿孝母故事传该村时,逐改闻孝。后显不雅改文孝。

4:黄釜。汉代郭巨埋儿孝母,得黄金一釜,的名黄釜。

5:张麻。郭巨埋儿孝母消息传该村时,村民张嘴就骂,故张骂。后显不雅。因村里产麻,改张麻

6:大原。古代村西二里有个大泉水,泉水留不干,下游流不满,村名叫大泉,后改大源在后源省水字旁,故大原。

7:小马。古代村子西有个大马村,后被水冲没,剩下人在此居住,改小马村。

8:铁顶墓,后赵宰相张宾死后葬此地,棺木永铁汁浇灌,故铁顶墓。

9:大辛旺,原名辛王,因辛在八卦中属火,人们希望生活越来越旺,改辛旺。

10:滩里。清代康熙年间,为避洪水,从金店南关村西南沙滩一代迁今址,故滩里。

11:垒东。早年间,因村地势低,先用士石地基建高,故垒东。

12:夏侯,三国曹操部将,夏侯淳在建寺庙,名夏侯寺,后建村故夏侯村。

13:辛庄。据传唐代有个常青寺,建村叫常青村,清初改名辛庄。

14:张家屯。该村地处金提店,故金提屯,后姓张的人多,改张家屯。

15:韩赫庄,原名西黄釜,又叫韩街,后取韩赫庄,

16:冢疙瘩,村西有邢侯夫人墓,封土高,取冢疙瘩。

17:河巨。又名河渠,许村,溪渠村,明代以前村里人多数姓许,故许村,明代以后改河渠,解放后因和宁晋河渠同名该河巨。

18:礼义。最早立庄人认为,仁,义,礼,智,信,是育人道德标准,变永礼,义二字,用名。

19:北光,宋代叫白世镇,清代改息波镇,民国叫北光。

20:北辛庄。该村最早为大辛庄人在此立庄,因在大辛庄北,故北辛庄。

21:清修,明代嘉靖二十年建清修堡。

22:高望。村南马朋岗,地势高,可见临城,尧山,内丘三县,取登高望远之意,故高望。

23:张村,原名古田村,因村中有御道,亦大官道,故大路张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