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来吧心目中的经典加入门的交响曲TOP10之五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5-02
“我的音乐作品是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的理解中产生的,而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为世人带来欢乐。”————舒伯特
   
终乐章:一般来说,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就是终乐章,在早起古典主义时期的终乐章都是很轻快短小的乐章,或者是奏鸣曲或者是回旋曲,但是后来,作曲家逐渐认识到需要用实质的音乐内容和丰富的音乐来充实这一乐章,以便与第一乐章取得结构上的平衡,因此,到晚期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英雄”时期之后的交响曲终乐章都变得越来越庞大。曲式结构多是回旋曲、回旋奏鸣曲或者变奏曲等形式,速度一般都会很快的急板,但是也有不少例外,比如上一期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的终乐章就是一个柔板和行板的混合体。在浪漫主义时期到来的时候交响乐的终乐章变得不是很固定,有的在第五乐章,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就写了五个乐章、但像今天这首交响曲就显得更为另类,其作品在第二乐章就戛然而止......

我心目中经典加入门的交响曲Top10(排名分先后),这一期将为大家介绍一首第二乐章即是终乐章的交响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是仍无法掩盖其伟大的品质,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也很适合入门的交响曲之列:

5、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舒伯特同样具有敏感、矛盾、脆弱的个性,他是维也纳精神的后继者,也是一位早期浪漫主义大师,艺术歌曲的王者。然而其交响曲却被掩藏在莫扎特、贝多芬的光芒之中。他的音乐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情感充沛而又旋律优美(再次证明写作歌曲、歌剧的能手必然是旋律大师的铁律),31岁就陨命的舒伯特被誉为比莫扎特更受上帝垂青的天才。他的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创作了两个乐章,第三乐章只写了9个小节,便被弃用。关于他为什么没有完成这部交响曲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两个乐章就已完成;有的认为是二乐章结束之后再也无法写下去了;也有的认为是因为作曲家生命过于短暂,在没有来得及接着创作之前就匆匆离世。这个问题也成为一个千古悬案。但这仅有的两个乐章已经足够我们为他的天才赞叹了。那第二乐章开始时飘荡在天空的轻柔、舒缓、纯净、优美的天使之歌,的确会绕梁三日。这首交响曲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没有再为第三乐章九小节之后的音符去浪费脑细胞,因为再多一个音符都显得多余,这个犹如天籁的第二乐章已经足够了,至此,交响曲的整个情绪都已经完整地呈现,并深刻地加以揭示,再加上谐谑曲和终乐章似乎就画蛇添足的感觉了。完璧可能是完美,但是未必艺术价值就高,反而未完成的或者残缺的美才是最具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就像断臂维纳斯、就像红楼梦。这首交响曲完全是作曲家内心矛盾冲突和抱有幻想的忧伤的一种体现,其音响和音乐特色都显得超越前人、引领时代,尤其是透明、清纯、仿佛天籁的声音,传递出舒伯特音乐世界的真和美,可以说,只凭这一个终乐章就足以让舒伯特不朽!正像乐评所说:“是的,他的这部作品确实没有完成,可从音乐力量、美学呈现,乃至精神高度上说,他已经完成了他这个作品的使命。他不需要再增加新的乐章,留给后人去书写就好,他完全可以毫无遗憾地离开人世,走向天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