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没用了,朋友自然就远了

 春日园中莺恰恰 2018-05-02

我一直想写一条微博,谈一谈这三年来的一点体验。差不多三年前,我辞掉了一份看似风光的工作,离开了我先后服务十余年的摩登天空,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无业人员。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人际基本都是围绕工作的,因为从事的是音乐行业,又参与草莓音乐节的种种工作,可以说手里有一定的资源,那时候每天电话不断,后来有了微信于是微信也不断,和很多人关系处得不错,在社交媒体上,和我互动的相识也十分活跃。


实际上我骨子里是一个多少带些孤僻的人,不太善于给一些无趣的朋友圈点赞评论,微博上也是如此。也不太看得惯人们把朋友圈当作了工作圈,其实这正是我孤僻个性的一种体现,我更希望“朋友圈”是大家灵魂相处的环境,而非以社会身份论资排辈的场所。


刷朋友圈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尤其当你和刷到的“朋友”有不少共同认识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人的内容并不有趣,但下面点赞一片,评论也是一片热闹景象的时候,你会知道,嗯,这是一个很有些社会地位的人。那场面,很像某位副市长写了一幅书法,下面明星和区长官员们纷纷叫好儿。特别生动。


这近三年来,我的生活比从前过得幸福,工作也很自由,做了一些有趣的作品,对于人情冷暖,也有了新的认知。


在我从事草莓音乐节艺人和媒体总统筹的那两年,和我走得近的人太多了,后来当我转到视频制作部门之后,大概能帮到的人少了,大家慢慢恢复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状态了,而当我离开摩登,成为一个自由人之后,来往的人一下子清静了许多。到今年年初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我的微博账号消失了,在一定层面来讲,对于我那算是一种话语权的消失,于是,很多人彻彻底底断了往来。甚至,之前客客气气的一些人也变得说话很不客气起来。


作为一个自由人,一个渴望活得自由的人,我倒不会因为那些不客气而如何不高兴,但失望总是有的,一方面算是对旧相识的日渐冷漠失望,另一方面,主要是对这种冷漠的现实感感到失望。难道人们的交往,不该是以能否交流,以及交流的畅快程度,作为相交的重要标准吗?但很遗憾,算我后知后觉好了,人们交往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是——你对他有没有用。


小时候读庄子,有一段特别好,两棵树,有用的树因为有用被砍了,两只鸭子,没用的鸭子因为不会叫因为没用而被炖了,庄子的学生问庄子:那么先生,您选择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是没用的人?庄子回答:我选择有用与无用之间。你看这个人多狡黠。


我当然选择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个有用是对我自己有用,对家人有用,至于交朋友,我更希望我是一个无用的人,但朋友有事,我又能发挥出自己的微弱之力,这样不是很好吗?但如果我去交朋友,看中的却是对方对我有用,那我简直太下作不堪了。


正常社交当然是人们的正常社会活动,我也没想对此冷嘲热讽,我只想思考思考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而恰好,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人情冷暖让我对一些人很失望,我只是想表达这个观点,而已。


人们渐行渐远也是一种普遍社会规律,无可厚非,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那么三五个朋友,完全是属于彼此无用的朋友,却偏偏可以在大半夜一聊就是一两个钟头,直聊得手机发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