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在《张释之冯唐列传》中予以引用。大意是说,如果不了解某个人,只要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为人处世准则。 二、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出自《史记·商君列传》。【释义】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三、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这句话出自《史记·郑世家》,因为权势和货财结交的人,一旦权势 货财消失,交情就疏远了。指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关系最不可靠。 四、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选自《汉书·司马迁传》,一个人,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可以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语出自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回信《报任安书》。信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现出了他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这句话意思是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七、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尧虽然贤明,却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业,在得到大禹以后全国才得以安宁。况且要想发扬圣人的优良传统,只在于选择和任用将相啊! 八、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就聚于一身;乐于助人,是“仁”的起点;正当的取予,是推行“义”的依据;懂得耻辱,是勇的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