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粤剧电影《搜书院》

 七彩阳光3109 2018-05-03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粤剧电影《搜书院》

      优秀的戏曲电影,一定在它的形成初期,经历了市井、剧场、年代、大众审美的大浪淘沙,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进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待艺术的态度,从黑白片到当今的数字电影,我们会逐渐领略到戏曲其实在默默地成长,并不张扬地与时俱进。下面,我们一同走进粤剧电影《搜书院》。



      周恩来总理曾诗意地称昆曲为“江南兰花”,而称广东粤剧是“南国红豆”。田汉先生把广东粤剧的艺术特点概括为:“热情如火,缠绵悱恻”。这颗坚实的红豆,灿烂在珠江两岸,盛开在西江之滨,远涉南洋之地,粤剧电影《搜书院》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红豆,它被称为粤剧改革的里程碑,喜欢粤剧的观众习惯把红线女的唱腔称为“红腔”,红线女的表演艺术被人们称为“红派”,人们还亲切地称呼红线女为“红姐”。


1957年,红线女在《搜书院》中扮演朱帘秀


      1952年红线女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创办了真善美剧团,他们精诚合作,力求创新,创作出许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剧目。大多数观众可能不知道,从上个世纪的1947年开始,一直到1955年,红线女在香港电影界就是一位灿烂的大影星,这段时间她一共拍摄了近一百部电影。红线女曾坦言:“参与电影艺术的创作使我开阔了艺术眼界,掌握了电影表演艺术的手法,并且结识了电影界的许多知名人士,而我获得的最大惊喜是启发了我在舞台表演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物内心世界,能够在瞬间变化的时间节奏中,与舞台表演密切配合。”



      回大陆后的红线女在1956年与马师曾一起演出了《搜书院》,红线女和马师曾两位粤剧艺术家受到了戏剧专家的高度评价。田汉先生看完戏以后为红线女贺诗道:“争及摩登红线女,佳章一出动人寰。”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共同走进粤剧艺术片《搜书院》——



粤剧电影《搜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