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以前有座特别惹眼的电灯房 名字特别洋气

 网罗天津卫 2018-05-03

  1926年户外的变压器

  墙子河旁的法国电灯房

  厂房内部

  配电盘

  电,就像是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样有魔力,所有用过电器的人都会被迷住。电能的干净、方便、安全、实用,几乎是能源里无可挑剔的多能手,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及提供动力方面,它的魅力几乎无可阻挡。

  天津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也随着电的使用变得不一样起来。

  1888年,英租界世昌洋行的绒毛厂里安装了一台小型发电机,天津有了最早的电力使用。它所发的电力,可以供绒毛加工厂与附近的荷兰领事馆照明使用。然而,这种小型的发电设备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各国租界纷纷在自己的地盘内建设发电厂,一时之间,天津各租界内的发电厂先后耸立起来。

  在这些发电厂中,有一家特别惹眼,它就是法租界内的发电厂,也称法国电灯房。

  为什么它特别惹眼呢?因为它与其他租界兴建的发电厂既相同也不同。相同的是,它最早也是由租界的法国公议局创建的,不同的是,它后来转为私人经营。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故事吧!

  法国电灯房是在法国公议局对法租界进行大开发、大建设时建立的。1901年,法国公议局率先在海河西岸的法国桥(今解放桥)旁开建一座直流发电厂。1902年,发电厂建好后,在法国领事馆旁(今哈尔滨道与吉林路交口)正式成立了法国电灯公司,老天津人称之为“法国电灯房”

  不要小觑这个电灯房,它可是天津历史上第一座直流发电厂,也是华北地区第一座营业性质的发电厂。

  法国人想得很明白,建电厂是名利双收。一方面,法国人在租界内大兴土木,填沼泽、修道路、建高楼、装路灯、铺线路,把法租界内建得漂漂亮亮的,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吸引着人们争相前往。另一方面,法国人把租界内的土地、建筑或出租或出让,吸引商家来做买卖。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装设上夺目的电灯,有的还装设上霓虹灯,而装设灯盏、安装动力就得花钱。就这样,法国电灯房开始了它的营业之路。

  随着法租界的发展,电力供不应求,法国电灯房开始捉襟见肘,到1910年,眼见着要支撑不下去了。中国有句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

  时任法国驻津领事馆领事兼公议局董事长的甘司东,在租界里绝对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不但在天津法租界搞出了很多名堂,后来还到上海法租界搞出了更多的名堂。

  面对法国电灯房的困境,他主张将公司转让出去,让私人继续经营。一方面可以满足法国公议局优先用电的权利,另一方面还能规避为亏损埋单的风险。甘司东早就物色好了一个人,他就是当时法国电灯房里的工程师克利孟·布吉瑞。在甘司东眼里,这位工程师有技术、有雄心,还扎实肯干,是接下这“烫手山芋”的最佳人选。

  于是,甘司东在请示法国驻华公使马若利同意后,便将法国电灯房的专利权让渡给布吉瑞,专利期限为50年。法国公议局将法国电灯房的各种机器、电线、机房及用户电表,估价为85000两白银。只要布吉瑞交上这笔费用,电灯房就是他的了。

  当时布吉瑞刚来天津没多久,一时之间难以筹措这么多的钱,于是法国公议局做出妥协,让他先交白银5000两,剩下的钱30年内还清。不过,法国公议局有个条件,就是要在两年内建成新发电厂,供出电流。

  克利孟·布吉瑞果然不负众望,苦心经营,从电厂选址到购买设备,从线路铺设到设备安装,事事亲力亲为,呕心沥血,终于在期限内(时为1912年)将新电厂建成。新电厂地址选在贝拉扣路与葛公使路之间(今哈尔滨道和滨江道之间)。新厂完成后,法国桥旁的旧电厂被法国公议局收回改建成变电所。

  事实证明,法国公议局这一步走对了。新电厂建立后,横扫法租界内以煤油灯为主体的照明体系,一时之间,公私电灯用电、实业用电都有了资源,法租界再也不用担心没电用了。在别的地方动辄停电的时候,只有法租界供电充足,昼夜闪亮,这使法租界逐渐成为天津租界中最繁华的区域。

  法国电灯房在日军的威逼利诱、几欲强行购买下,一直苦苦支撑,如履薄冰。1945年,日军给法国电灯房下了最后通牒,要将其买下并入日伪华北电业天津分公司。就在这迫近生死关头的危急时刻,日本宣布投降,从而使法国电灯房逃过一劫,成为抗战爆发后天津所建电厂的幸存者

  为了更好地经营,布吉瑞征得法国公议局同意,于1916年10月,将法国电灯公司改组为法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25万银元。1922年9月,增资为50万银元。

  法国电灯房发电设备雄厚,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两台50千瓦小型发电机,发展到拥有3000千瓦发电机一部、2500千瓦发电机一部、1250千瓦发电机两部,发电容量共计8000千瓦的较大的发电厂。法国电灯房所发的电量,不但能供应法租界全区域,还能向邻近的日租界供应。

  日租界的供电在一段时间内要靠法租界供应,这应该为日本人所不能忍。1937年“七七事变”后,法国电灯房因处于租界内,尚且能苟安一时,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法租界,法国电灯房便为案板上待切的鱼肉了。

  由于法国电灯房为私人经营,与法国公议局并没有隶属关系,因此,日军并不能像对待英租界工部局电务处那样唾手可得。

  法国电灯房在日军的威逼利诱、几欲强行购买下,一直苦苦支撑,如履薄冰。1945年,日军给法国电灯房下了最后通牒,要将其买下并入日伪华北电业天津分公司。就在这迫近生死关头的危急时刻,日本宣布投降,从而使法国电灯房逃过一劫,成为抗战爆发后天津所建电厂的幸存者。

  抗战胜利后,法国电灯房仍然继续经营,一度将剩余电流供给冀北电力,以保障全天津市的供电。

  1946年8月,法商电力公司遵照法国政府法令在法国注册,设总公司于法国巴黎哈斯满大街96号,资本为1亿5千万法郎,共5万股,每股3千法郎,正式定名为“法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电灯公司仍由法人经营,直至1953年,法人将该公司交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电业局代管,进入了它新的历史时期。

  创造法国电灯房奇迹的克利孟·布吉瑞先生,在将公司业务交给他的长子伊·布吉瑞主持后,不但没退休,反而跑到遥远的越南继续经营电气、水利、农林、矿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