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南公馆

 向春阁 2018-05-03

2015-05-22 陈刚毅

陈刚毅

 

老洋房是有生命的。

它会喃喃地对你朗读,述说;你要学会同它对话,重要的是听懂它的语言。那是人生一乐。

——赵鑫珊

从复兴路向西走,穿过重庆南路再向前走一段路便是赫赫有名的思南路了。马路两侧坐落着各式各样的花园洋房,最为集中的当然莫过于思南公馆,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林林总总的矗立着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许多建筑,使思南路有一种格外的厚重感。

我喜欢在思南路上漫步,因为思南路一年四季都有它迷人之处,而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秋天。阳光从金灿灿的法国梧桐叶的缝隙中透射下来,照得地上墙面斑斑驳驳,行走其中,不知不觉让人变得恍惚起来,微风拂过,仿佛历史在你的耳边呢呢喃喃地诉说着什么。

说到历史,它让我们想起思南路的前世——马斯南路,当时是为了纪念曾创作歌剧《少年维特》的法国音乐家儒勒.马斯南,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约在1914年将一条新开辟的马路命名为马斯南路,1946年,又以贵州省思南县名命名沿用至今。

沿着历史的轨迹再向上溯源,还可发现今天的思南公馆一带最早的地名叫"叶家宅东"、"小田肚",是"占野分圃,散为村墟,家给人足,鸡犬相闻"的中式乡村,直到上世纪初,法租界实现第三次界域大扩张,才逐渐由乡野变为城区。

它的形成和发展还与二个名字有关,前者叫低沙巨蓬,是个法国商人,专门从事地产租赁生意;后者是企业叫义品洋行,在收购来的土地上建造了23幢花园洋房,命名为"义品村"即今天的思南公馆。由于街区风格洋溢着浓烈的法国风情,故当时的上海外侨把它称之为法兰西市镇。

历史还告诉我们,这里和很多名人有关,耳熟能详的就有周恩来、梅兰芳、柳亚子、李烈钧、程潜、薛笃弼、曾朴等等,难怪在它浪漫、优雅之中总让我们感觉到它浓厚的人文气息。

当然翻开历史这里也有它苦难的一页。由于种种原因,那些花园洋房遭受过很大的磨难。过渡的使用使建筑变得破烂不堪,花园绿地几近荒废。今天我们走在思南公馆宁静幽雅的小道上,欣赏绿树丛中的洋房,或悠闲地喝着英式下午茶、或品尝法式大餐、或静静聆听文学大师们精彩的讲座、或随着夏至音乐节浪漫乐曲尽情舞上一把,谁会想到当年拍板决定重新修复它历史原貌的决策者、设计者和从事修复的工作者们曾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

历史的真实并不只是风花雪月的某个片刻,而是存在于从古至今连续不断的时间之中。

老洋房比新别墅价更高是因为它有许多故事,它会娓娓动听地陈述往事,特别是在寒冬之夜壁炉里的火光熔熔,木柴上的硬结被烧着,发出毕毕剥剥响声的时候。这也是赵鑫珊先生说的,我想在他的话语中加上一句:再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去静静体味思南公馆的今生带给我们隽永的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