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新闻

 邦维旭光 2018-05-03

  

  4月17日汽车界有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同天发生:

  一是发改委方面宣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通过5年的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二是 长安汽车比亚迪 汽车在重庆正式签署联合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展开深度合作,为中 国新能源 汽车的发展蓄能。

  虽然这两者之间其实没什么直接关联,如果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后者的合作释放了一个信号——外资股比放开之际,中国车企从竞争走向合作,以强强联手的方式,共同应对来势汹汹的挑战。

  整车巨头纷纷“牵手”

  根据长安汽车官网透露,本次长安汽车和比亚迪将共同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三合一产品的设计、匹配、试验、生产等,完成电驱三合一开发,达到量产批准状态,预计将在明年搭载长安某款车型上市。

  官网还详细分析了长安汽车和比亚迪的各自的优势,认为长安汽车的长处在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长安汽车以96.4分位列全国第三、行业第一,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而比亚迪的优势是在电驱领域发展较好,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位居行业第一。长安汽车表示,本次长安汽车与比亚迪汽车联手合作,意在综合双方各自擅长的领域,共同完成电驱三合一开发,分别搭载各自工程化平台车型应用,最终产出具备高性能、高集成、轻量化、低成本竞争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并达到量产批准状态。

  如果说长安汽车与比亚迪的合作,是偏传统型的车企在寻求与新能源汽车龙头的优势互补,那么比亚迪与北汽的合作,则真正是新能源汽车界的强强联合。

  今年2月,北汽集团徐和谊董事长亲自率队到访比亚迪,就合作方向达成高度共识。双方团队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元器件、车身附件、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深入交流。

  3月,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展主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中国?蓝谷)举行。北汽和比亚迪的高管集体出席。由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牵头发起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也正式成立。比亚迪亦是核心共建方代表。双方表示,将共同致力于将国创中心打造成一个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虽然早在4年前,比亚迪与广汽就进行过合作。当时比亚迪与广州广汽共同出资成立了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比亚迪和 广汽集团 分别按51%和49%持股比例分期注资。

  从广汽,到长安、北汽等,昔日的竞争对手,如今却成为合作伙伴。这种局面在以前颇并不多见。

  电池业务放开后比亚迪广寻合作伙伴

  从比亚迪自身的角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比亚迪也正经历着重大战略的转变。从公司架构的调整,到一系列的重新布局,再到宣布将以前封闭的业务宣布放开,比亚迪频频表现出了开放姿态,此次合作可不失为开放后的一项重大成果。从长安汽车的表态也可以看出,比亚迪在业界的行业地位还是得到了昔日看起来是对手的高度认可。

  据比亚迪最新的公告中透露,公司正逐渐开放供应链体系,未来公司也会对外销售电池。目前已经和很多整车厂在谈。比亚迪在其2017年年报中也表示,2018年“将积极变革经营策略,开放供销体系,提高各产品线的市场化水平,打造更加高效的竞争文化。”

  对于汽车外资股比放开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近来众说纷纭,行业对这项政策的正反面效应有各种分析。但一般认为,外资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占据了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市场75%以上的份额。如果放开整车的股比限制,跨国车企有了话语权,不再处处顾及中方利益,将重新调整其供应链体系,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并非好事。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残酷,没有技术和创新将难以立足。尤其是之前依赖外资技术的国有车企,是时候把重心转移到技术创新层面。而此次比亚迪与长安的牵手,将对提升整体的竞争力都将产生良好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