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昵称Kl7Vr 2018-05-03
中医体质,都知道“阴虚”跟“阳虚”这两种。

“阴虚”指的是体内阴津亏虚、阴不制阳导致的症状,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脾气暴躁、消瘦、舌红少苔等。
“阳虚”的主要表现是身体虚浮、神疲乏力、四肢冰凉、小便频多、大便稀溏、性功能下降等。

“阴虚”的养生主要是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安静;少吃辛辣上火食品、多吃清淡滋阴养阴食品。
“阳虚”的调养主要是少吃生冷寒凉食品,多吃温阳祛寒食品,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

但中医认为阴阳互根互用、互相影响,有时“阴虚及阳,阳虚及阴”,可出现“阴阳两虚”,简单说就是“阴虚”跟“阳虚”同时存在。
“阴阳两虚”症状举例:有些人既怕冷又怕热、夏天手足心发热、冬天又手脚冰凉;时而口干舌燥,时而口黏、不想喝水;时而大便干结、时而大便溏稀。总之一句话:阴虚和阳虚症状交替存在,复杂多变!

对于“阴阳两虚”,中医调理相当棘手,用药既不能太凉,又不能太热;太过寒凉的药伤阳气,太过温热的药又伤阴助火,需要权衡,有时候要阴阳双补,需要结合具体症状综合考虑,很考验医生的技术!

对单一症状的辩证治疗相当简单,对于寒热虚实错杂的分析辩证,值得每个中医探索一辈子!

更多文章内容,点我头像,关注我头条号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