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在茶友的千呼万唤下,终于开始了采制,这个制茶季,依旧如火如荼,茶人们熬着夜见证着茶叶的悄然蜕变。 做茶人的朋友圈,一直热闹到深夜,夜间正是摇青的好时机,不少茶人守着摇青筒,并用手机拍下摇青的画面,发布于朋友圈,与茶友们分享,并配上这样一段文字: 摇啊摇,摇出“绿叶红镶边”。 原来,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特征就是这样摇出来的。 岩茶的制作工艺很特别,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因为这样独特的工艺,还让岩茶有了“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岩茶在冲泡后,湿叶底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奇妙的外观特征: 中间部分依旧呈绿色或黄绿色,而边缘会有一圈红色,小心翼翼地镶嵌在叶底上。而 “绿叶红镶边” 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若红绿比例为:3:7,俗称 “三红七绿” ,则表明该款茶的“摇”的很到位哦! 孩童时期我们只听过摇啊摇,能摇到外婆桥,而接触了岩茶后,我们才知道,摇啊摇,还能摇出“绿叶红镶边”呐! “绿叶红镶边”的形成,是在做青环节,一般来说,白天的时候,茶农们上山采摘鲜叶,下山后,立马将鲜叶摊开进行萎凋。 等到做青这一步骤,基本上是夜幕降临之时了,做青的整个过程十分讲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拿手工摇青来说,做茶人会小心谨慎地将茶青摊在水筛上,通过水筛不断地回旋翻转着,时而摇动,时而静置,动静结合。 鲜叶在水筛里相互撞击着,慢慢软化下来,叶缘部分互相摩擦着,叶缘细胞部分组织受损,这时候空气趁虚而入,氧化鲜叶里的多酚类物质,使得边缘部分的颜色逐渐加深,等到整个摇青工序完成了,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一道红色的“镶边”。 日后,将干茶冲泡后,这“绿叶红镶边”的模样就更加明显了哦,它会呈现在湿叶底上,吸引着茶友的目光。 原来“绿叶红镶边” 是这样摇出来的,看似赏心悦目,实际上则是茶叶曾经受苦难的印记。一片普通的鲜叶,经历了千百次的碰撞,再承受着超高温的锤炼,一步一步走来,才得以成为我们口中的佳茗。 倘若喝到好茶,请不要吝啬你的赞许之情,你喝的安心,舒心,开心,便是对茶人及茶叶本身,最好的认可。 【END】 与我们一同喝茶、说茶、玩茶 下方海报,扫码报名~ —— 点 击 图 片 阅 读 精 彩 文 章 —— 海拔越高,能代表岩茶的品质越好吗? 岩茶品种成百上千,为何大家只知道大红袍、水仙、肉桂? "明前茶,贵如金" ? 对不起,武夷岩茶不凑这个热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