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脆弱的陶坯到坚硬的成品,建水紫陶烧结过程解密

 天天阳光zh 2018-05-03


建水紫陶泥料是泥质原料,其中,红泥陶泥料的主要元素是硅、铝、铁,占构成总量的90%以上;次要元素有镁、锌、铅、钠,占构成总量的10%左右。



各种元素在焙烧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是不同的,当烧成温度达到900℃以上时,硅、铝形成网状结构成为陶坯骨架;镁、锌、铅、钠则作为易熔、助熔物质或被分解、或填充进硅、铝的网状空隙中形成晶体状。



当温度和燃烧气氛都能够满足结晶和填充完整时,坯体就细密而结实,器表光滑无蜂眼、无气泡。



铁元素是其中主要的呈色元素,当烧成温度达到900℃~1200℃时,不同的燃烧气氛会促使铁元素产生由红至黑跨度很大的呈色变化。



紫陶的参考烧成温度为1100℃~1140℃,其中约30℃的差距,是采用不同烧成方式控制的温差。建水白泥陶由于硅、铝含量比红泥更高,耐高温强度也更大,因而可在此基础上升高10℃~20℃。



与其他陶瓷相比,建水紫陶的泥料可塑性较低,湿坯到成品的收缩比约为15%~18%,不当的干燥、焙烧方式,都会造成陶坯裂损变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