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哉,散曲!

 杏坛归客 2018-05-03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宋词、元曲则是这个泱泱诗国发展史上三座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三座高峰,三足鼎立,相互辉映,各臻其美。 有人把唐诗之美,比作端庄艳丽的牡丹,把宋词之美,比作高雅隽秀的水仙,而把元曲之美,比作山野里盛开的谐俗多姿的菊花。也有人把唐诗比作颜真卿的凝重楷书,把宋词比作王羲之流动的行书,而把散曲比作郑板桥的风搅雪的六分半。中国的文艺批评,与中国的文艺作品一样,无不生发着民族审美品位的万千气象。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元曲!!


的确,散曲是菊花:开在山野,生于民间,活在下层,属于大众;散曲是板桥书法:它是篆隶行楷的混血儿,是秦汉唐宋,兼收并蓄的多元组合。还是让我们先品味一首王实甫的不朽曲作《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别情》,去领略一下散曲艺术的诱人风采:“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熏熏。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散曲几行,溢美无边。此中有律诗连续对仗的整齐美,有词的长短参差的错落美,也有《诗经》中早已启用的连绵词的重迭美。一唱三叹,一气呵成,语若玑珠,自然天成。散曲确实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非常完美的继承,应该说它是集历代诗词美学经验之大成,融会贯通,创造的别一类独具艺术优势的文学品牌。不难看出,散曲中有古体诗的自然纯真、有近体诗的平仄韵律、有长短句(词)的句式幻化、有各民族音乐语言的吸收融合、有民众口语的大胆纳入……老实讲,它是中国诗歌审美理想极为生动的空前显现。再读一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嵌入的散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雪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红楼梦》中象这样的美曲,并非只此一首,几乎曲曲皆精。曹雪芹的文笔美,散曲之美更为《红楼梦》梦笔生辉。令人梦绕魂牵﹑叹为观止。如果用律诗或者长短句来写象曹雪芹所写的这样一类题材内容,绝不会产生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悱恻的艺术效果。 



上面所列两支曲子,字里行间,诗情似水,通篇显现着无限的清柔之美。而当散曲触及社会黑暗,抨击时弊、反映民间疾苦时,格调则另开生面,正如元曲中所写“柔情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曲短音促,落地铿锵,别是一番风味。且看一首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名曲一支、朗朗上口,直写其情、耐人寻味。营造出一种简约之美、阳刚之美、嘲讽之美、悲剧之美的氛围与境界。《元曲选》、《元人散曲选》、《元曲三百首》中这类作品俯拾即是,不平之声,不绝于耳。



散曲之美,融会诸美,独具其美。初略勾勒,似可归结为如下三美:

   (一)音乐美。音乐美是散曲的天然属性,它的产生与发展,皆源于音乐,赖与音乐。散曲本来是供演唱的:元杂剧在舞台上表演,散曲在歌台上清唱,都和音乐融为一体。而当它成为案头文学之后,音乐性依然存活、流动在曲魂中。首先,它保留了稠密的韵脚,几乎句句押韵。这种现象在诗词中是难以见到的。前面所列几首散曲,所以之旋律起伏余音不绝,撩人意趣,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密韵音符的共振效应。散曲的韵律成果得益于《中原音韵》。周德清编写的这部韵书,将诗韵106部,合并简化为19部。这就大大地扩展了散曲的音域,拓宽了选取韵脚的天地,解放了作者,也解放了读者。再加上散曲自身的宽容,可以平仄同押,不忌重韵。(诗词中不允许出现重韵字)选韵的广度获得空前的自由,用韵的密度几乎达到极限,连不须押韵的地方,还可以增韵,真是韵满散曲,韵味十足啊! 


散曲的音乐美,除音韵之美外,尚有平仄交替的声律美,以及它独具声色的节奏美。散曲的句型排列组合突破了刻板的程序,而呈参差错落的变幻形态:一字句,双字句,三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乃至十几字句,犬牙交错,疏密相济,节奏灵活而多样。再加上衬字的调节,愈显得浪花翻滚,一泻千里。即便是继承唐诗中的律句和对仗,也发展出新的体式。四、三结构有之,三、四结构有之,一x结构也有之;双句对有之,鼎足对有之,多句对、隔句对、首尾对也有之。异彩纷呈,象戏曲中的花腔,板式灵活,旋律荡漾。难怪有人如是说:散曲写起来顺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象一种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戏曲唱法编织而成的美丽的流行歌曲。

(二)语言美。散曲用语,是传统诗歌中最富民族性、时代性,最具大众化、口语化的多维语言,具有通俗美、自然美、幽默美和修辞格式美的艺术个性。且读一首无名氏的[北仙吕·寄生草]圈儿信:“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俗话连篇,趣语连篇,无一字


生僻,无一语费解。明白如话,顺畅如流,连环套式的圈儿,画尽了无尽的相思。

衬字与增句,是散曲对古典诗词定格模式的大胆突破。一般说小令中可以少量加添,套曲中则大量使用,甚至超过主体用字。衬字、增句的注入,既补充了曲意未尽的空缺,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曲语的张力与活力。鲜活、生动、俏皮、夸张乃至荒诞。语态之丰盈,勾人魂魄,为散曲之美平添了多姿的艺术风采。


  (三)风格美。音乐美与语言美也许均属于风格的范畴,但这里所说的风格,仅指散曲敢于离经叛道、另辟蹊径,追求个性解放、雅俗共赏,而创造的贴近生活的平民化诗风。即:曲不忌直、广抒胸怀的敢越雷池的谋篇取向;谐趣为美,俚语入曲的兼收并蓄的全新风貌。且读一首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湩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湩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快人快语,直表心曲,喜笑怒骂,皆成散曲。一位美学家曾说,“美是生活”;另一位美学家又说:“这一个”才是艺术的风格。散曲正是如此,于生活的深处,找到了灵感,这便是曲味的美好体验,这便是散曲艺术的独有风格。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散曲是“最自然的文学”,胡适称之为“活文学”,郑振铎称其为“俗文学”。他们从不同方位道出了散曲的美之所在。统而言之,散曲之美,当是大俗、大雅之大美,是野花发而幽香的菊花之奇美。美哉,散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