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随便查看征信,有人因为5元红包没了一套房

 文明圣殿 2018-05-03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柒小姐”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遇到一位老朋友,给我讲了他悲催买房故事。

辛苦攒够首付,现在就差房贷这临门一脚,就可以向女朋友求婚了。

却被银行拒贷,泼了一头冷水。

原因是他的个人征信出了问题。

朋友一头雾水,赶紧去查了征信记录。

震惊了......

不起眼的某天,一个不起眼的决定,或许会在你命运的三岔口里,把你摁在了地板上。

我这朋友就是。

他可曾想过,当初自己手贱,领了微粒贷5元红包,只想看看贷款额度高低,然后转发炫耀下,结果上了征信,最后会下不来房贷,求不了婚......

手闲的他,还打开过百度有钱花,小米金融,苏宁任性付,蚂蚁借呗等。

相同的是,这些互联网金融都已经上了征信。

也就是说,如果你查看或使用了这些借款平台,你的个人征信中都会有记录。

倒霉的朋友,不幸全中了......

半年内,他的征信被查看超过6次。

银行认为他多次借款,还款实力弱鸡,贷款就这样...被毙了...

很多人都是贷款凉了,才知道后悔。

说到底,还是我们缺少征信保护意识。

互联网金融没出现前,大家对贷款的理解是向银行借钱,只需维护好银行的信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我们的征信意识却没跟上节拍。

不少人还贪图小便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比如我经常在微信群里看到:微粒贷发起的“邀请查看借款额度,可拿5元现金”的转发链接。

领取这种免费红包的人不在少数。

一旦你领了这笔钱,也就是5元,卖掉了你的征信。

次数多了,很可能会丢了贷款买房或买车的资格。

可怕的是,更多的人领了红包,还想拿转发的奖品,这种链接就在各种群里疯狂蔓延。

当你点开微粒贷,查看贷款额度,你的征信报告中就会悠悠的增加一条来自“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查看记录,并打上“贷款审批”的标签。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明明只查看了额度 ,为啥是“贷款审批”状态?

微信给出的解释是:

目前央行征信规定,银行因客户新申请融资业务查询的,只能以“贷款审批”或“信用卡审批”名义进行首次查询。

于是就被统一划分到“贷款审批”里。

而银行在审批时,看的是征信记录的结果。

如果征信短期内有很多次查看记录,会影响你的“评贷”结果,征信的好坏直接影响贷款发放、金额和利率。

想贷款买房的朋友,一定三思后行。

不能频繁使用微粒贷及各种和征信挂钩的产品,半年内,若有6次查询申请记录,贷款就很难批准了

而且,微粒贷显示的是授信额度,哪怕你只借了1块钱,征信报告上也会显示全部授信额度。

换句话说,如果微粒贷授信额度10万,你花了5万,你的征信报告中会显示发放5万元贷款、余额5万元。

银行在审批你的房贷额度时,可能会被降低5万的额度。

对贷款买房的朋友是一大损失。

微粒贷只是一个典型代表。

蚂蚁借呗这类普及度较高的借款平台,柒柒身边就有很多朋友用过。

借呗对接的是阿里的小贷,也会上征信。

不管是买家借呗,还是卖家借呗,都会上征信。

打算贷款买房或购车的朋友,如果不是特别急用钱,别抱着不借白不借的心态试水,最后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

像早期苏宁任性付,上了征信,听说有个姑娘3个月内有170条征信记录,真是用生命在诠释任性付啊。

在互联网发展大环境中,每个人的征信报告就是你自己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征信的用途也在不断拓展:就业、求学、出国、公务员录用,晋升、评先评优等,越来越多都有影响。

接入征信的大门已经打开,会有更多平台加入征信的队伍。

你可一定要擦亮眼睛,别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赔了自己的未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