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自己的魔法 作者:于丹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喧嚣。 一天,我们在床上疯闹。她突然拿出一支玩具仙女棒,轻盈一挥,端正指向我:“现在,我可以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我嬉笑着:“宝宝,你想把我变成谁?”女儿小脸一摆:“于丹教授。”我瞬间明白:在孩子心里,套着睡衣,抱着她在床上打滚的那个人,才是她的妈妈。而身着职业装,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那位,是另外一个人,叫作于丹教授。
小儿戏言,似有天机。多少次,我扪心自问:我是谁?于丹教授是不是我?读硕士,考博士,从讲师,到副教授,晋升教授、博导……一路出走几十年,我当真活成了另一个人?再后来,我在文字、人海中浮沉,执意归来,回到内心,寻找自我;是否真的从心所愿?
女儿长大了,很快就要中考,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变成了“读什么样的学校”。她早已明白,外面那位给人们讲课的妈妈和家里这个和她聊天的妈妈,其实是一个人。然而,我真的回来了吗?我是台上的“行人”,还是家中的“归客”?这样两种身份,能够坦诚地合二为一吗?
找回自己的魔法,也许就是“不迎不逆”。不刻意追求,也不执意抗拒。年少时,我们曾饱满地“迎”,也会热烈地“逆”。努力追求成功、富足、顺遂、被爱、被认同,拼命躲避不喜欢的周遭。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我们不再年轻,天天憧憬未来;我们也并未苍老,日日怀念过往。我们终于学会珍视当下,调整自我和世界的默契,让“迎”和“逆”的心再淡一些。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为哪个人量身定做的,努力就好。
《孟子》亦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散落的本心”。
“求放心”,也即“找回散失的本心”,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这是一场持久的追寻,一种历经挣扎,甚至妥协,终于接近自己的极致状态。无论我们散落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守住生命的初心,不逆不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