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混合模式,可能很多人就感觉头大,认为这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算法,很难去把握与理解它,更别提如何应用了。不要着急!看完这篇文章我保证你可以把它理解得透透的!
要想理解混合模式,就必须要先理解RGB色彩模型,大家别一听到色彩模型这几个字就惊慌失措,其实它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把这三种颜色按照不同强度、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时,就可以得到其他各种各样的色彩。 三原色混合出其他色彩 如果我们现在想要让显示器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只需要让它发出红绿蓝这三种光线,然后去控制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和强度即可。 例如我们想要让显示器发出红色,那就让红色发光量最大,绿色和蓝色不发光就行,我们用255表示最大的发光强度,0表示最小的发光强度,然后用R表示红色(Red),G表示绿色(Green),B表示蓝色(Blue),因此最红的红色可以表示为RGB(255,0,0)。 同理,最绿的绿色可以表示为RGB(0,255,0),最蓝的蓝色可以表示为RGB(0,0,255),是不是非常简单呢? 如果我们要表示黑色呢?那就是红绿蓝都不发光,因此可以表示为RGB(0,0,0),如果要表示白色呢?这样就涉及到一个生理知识了,即当红绿蓝发出同等强度的亮度时,人眼感受到的就是白色,因此我们可以用RGB(255,255,255)来表示最白的白色,当R=G=B但又不等于0或255时,这种颜色就是灰色,例如RGB(128,128,128)就是灰色,其实灰色和白色本质上是一种颜色,只是强度有所区别而已。 同理,其他色彩我们也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得到,例如黄色就是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因此最黄的黄色可以用RGB(255,255,0)来表示。 总而言之,你只需要知道任意一种颜色都可以用RGB来进行表示就够了,所有数码照片都是用RGB来存储其亮度和色彩信息的。
明白了如何用RGB来表示颜色,接下来你需要明白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其实我们所有的后期操作就是在玩一场RGB游戏。 当你提高一张照片的曝光时,无非是同时提高了R、G、B值,这样发光亮更大,因此画面会变得更加明亮; 当你降低一张照片的色温时,无非是降低了R值和G值,提高了B值,因此画面会偏向于冷色调; 当你为阴影加入红色时,无非是找出画面中整体发光量较小的像素,然后提高这些像素中的R值为阴影加入红色。 我们所有的操作,其实就是在不断改变R、G、B这三个数值以及它们的相互比例,没有任何除外情况!所以如果你通晓了基础的RGB原理,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天下武功,尽揽其中,欲练此功,必先...额,扯远了。
混合模式作为后期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就是一场RGB游戏了。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混合的前提是必须得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对象,否则无从谈起。因此混合模式必须要基于图层,没有图层也就没有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必须基于图层 那么当我们把两个图层放到一起的时候,就会存在一个上下对应的关系,例如上面这个图层的颜色是RGB(100,150,200),下面这个图层的颜色是RGB(50,200,150),当我们对上面这个图层应用一种混合模式的时候,它就会对上下对应位置的像素RGB值进行运算,并得到一个结果。 例如我们对上面这个图层应用的混合模式是变亮混合模式,那么它是怎么计算的呢? 变亮模式就是分别对比上下两个图层相同位置像素的R、G、B值,然后取较大的值为结果值。 例如上面这个图层的颜色是RGB(100,150,200),下面这个图层的颜色是RGB(50,200,150),当我们对上面这个图层应用变亮混合模式时,其结果就是: 上面的R值为100,下面的R值为50,所以R值取100; 上面的G值为150,下面的G值为200,所以G值取200; 上面的B值为200,下面的B值为150,所以B值取200; 因此最后输出的结果为RGB(100,200,200),这种颜色相较于原来任意一种颜色的发光强度都更大,因此会更加的亮,这种混合模式也被称为变亮混合模式,是不是十分形象呢? |
|